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4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48篇
体育   158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有国姓、采邑姓、官职姓、爵位姓、位序姓、少数民族姓等300多个姓氏。龙门石窟碑刻题记中的姓氏资料,既是研究古代历史事件、国别封邑、官职爵位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古代家族人物、接续古今族系和民族融合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102.
分析了蔡氏古民居的石刺艺术,通过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审美形式的认识,理解民族丰富多彩的造物思想、艺术成就、地方特色,从而给今天的艺术创作以重要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3.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是藏区以外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藏传风格寺庙壁画,在藏传佛教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该窟壁画中的个 别双身图像不见于传统的藏传佛教造像体系,对壁画双身像身份的确定,有助于对整个壁画 表现的宗教义理、教派传承,乃至于艺术风格和创作年代的判定。作者根据谢稚柳先生《敦 煌艺术叙录》的藏文记音和藏传佛教造像学描述,对壁画中的双身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辨识。  相似文献   
104.
观音信仰是洱海区域佛教信仰的重要特征。从观音信仰上可以看到中原、西藏和印缅佛教对洱海区域佛教的熏染。洱海区域悠久的佛教文化产生了分布广泛的观音庙宇、多姿多彩的观音造像、变异的观音经典和神话传说。观音信仰对洱海区域的佛教传播,起着比较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对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的奴儿干都司永宁寺碑与金代女真文石刻以及满语资料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们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作者认为,永宁寺碑上承金代女真语文,下启满语文,对于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和满语形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文章通过对《曹全碑》的分析 ,说明东汉碑隶石刻刚柔两种风格并存的现象和原因 ,及其对后世书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千山摩崖石刻"吐符应生"四字以无确解而著称.清代以来其释意盖有五说,后人取舍不一.五说分两类,一为文人学者的猜测,一为僧道口耳相传的解释.依据五说层累形成之分析,后者可信度不高,前者亦无十足的确证.经考证可知,题刻者盛泰宇即盛时选,其治《易经》的学术背景可助益五说的取舍.  相似文献   
108.
张掖历史档案史料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史料论述了从汉代至中华民国时期张掖历史档案机构人员的设置;历史档案史料的不同载体石刻、简牍、缣帛和纸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张掖的革命活动及血战张掖、临泽、高台,肃南形成的革命历史档案。这些档案史料,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中,对研究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人口学、民俗学、民族学、地方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本文从造像比例、塑像制作、形象特征、衣冠服饰等方面,探讨莫高窟早期三窟的佛教造像,推测早期三窟佛教造像是根据一定样本进行制作的,样本来自中原,或从西域传入.进一步论证三窟为同期开凿,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一组洞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