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2篇
教育   47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实参实悟与元代禅宗美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宗普遍倡导实参实悟,视实参重于顿悟,将顿悟法导向平实修习,这一倾向表明元代宗的主其美学思想出现了向早期宗的回归。其倡导实参实悟的基本目的是要了脱生死,追求人生的诗意栖居,他们的人生态度,表现出浓郁的美学意味。他们在对心性论的探讨中,对本体论范畴“”的内涵作出了明确的理论概括,对宗哲学与美学作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2.
曹洞宗禅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五家中,曹洞宗宗风绵密,其诗向来被视为晦涩难解、如天书哑谜。从其哲学的核心正偏回互理论入手,对曹洞宗诗文本解码,可发现曹洞宗诗由以体用为主的两大意象序列组成,形成了一个绵整严密的象喻体系。曹洞宗由此两组意象序列的回互,启迪参者进入悟体验,由此形成了曹洞宗诗独特的美感特质  相似文献   
123.
刘宋时期诗风大变,被称为“诗运转关”,汤惠休是此期的殿军。他学习吴歌、曹植、楚辞而新变,以“缘情”的文学本质论和“芙蓉出水”的诗学观念,引领诗坛向重视情感、自然平易方向转变。汤惠休完成了诗歌的世俗化历程,是宫体诗的先驱,是齐梁诗歌句式定型的促进者;而作为僧人,他又是释子作艳辞的先驱,是僧俗以诗交友的典范。汤惠休诗韵波及后世,历千载而不衰。  相似文献   
124.
自佛教诞生之日始,文学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到了中国的唐朝,诗歌走俏门,成为家传达佛理、表现悟境、证悟生命的“法器”。一些喜欢参、追踪佛性的诗人,把道与诗道融合起来,写出了许多“直指人心”的诗篇。这些诗充满了哲理,也散发着味,耐人寻味,耐人思索。  相似文献   
125.
式文化是日本文化中极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文化现象。俳谐从民间的文艺形式变成一种式文化,主要经历了贞门、谈林、芭蕉三个时代。俳谐在向式文化演变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生命活力,同时俳谐又极大地丰富了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26.
大慧宗杲在继承临济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看话头"法,简单易行,直指人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临济宗法的义理及修行体系,促成"临济再兴",将临济法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并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元代临济宗的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三位师对其"看话"进一步继承、发展,并将之与"念佛"结合,将净融合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梳理、分析原妙、明本、惟则对宗杲"看话"的发展与改进,并探讨三位师独特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7.
王昌龄禅诗中的美学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昌龄在其交往活动及游历仕途中深受友人影响,频繁出入僧庙古寺、参拜当时高僧,流露了对佛教教义、高僧大德的景慕之情,并在宗思想的影响下创作了不少富有学思维的诗歌。他的诗具有一定审美价值,有的甚至可与其边塞诗、闺怨诗竞艳媲美,体现了涅槃寂静的空寂美和能所俱泯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28.
对于寒山诗的理解,特别是涉及他思想方面的,历来有分歧。或说似佛似儒似道,或说非佛非儒非道等等。其实诗人寒山沿习了源于印度的传统法,他的思想与早期思想一致,与后来的南宗不同。自唐中叶始,早期的大多失传,后人叙述寒山思想时大多无所依据,以致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29.
“庄合一”是中国艺术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需要。本文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西方美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客体是天然相融、交合的,万物之生命都表现为基本趋同的大化流行的有机律动,而不象西方,个体的审美观点与客体的存在是两个完全隔开的,可以独立存在的自身。本文还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蕲向和特征作了理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130.
湘东禅宗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五代以来,宗在湘东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湘东宗对宗五派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元明时期念佛从湘东辐射全国;清初以后湘东师促进了曹洞宗的传衍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