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2篇
教育   47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41.
沩仰宗是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沩仰宗诗研究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注仰宗诗的特色是:无心是产宗风生发于啐啄同时、能所双记、一超直入、日用是道、声色俱泯的美感特质;体用一如的宗风生发了回归人位、体用双彰、相即自在的美感特质。探讨沩仰诗的悟内涵和美感特质,透视潜蕴其中的佛心、韵、诗情,对建构21世纪中国诗研究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2.
知识就是可数字化的数据、程序、命题、理论等人化物,智慧则是与主体实践不可分离的做正确决定和正当事情的卓越能力。现代工业文明促进了知识的迅速进步和积累,使人类拥有了日益强大的力量,却远没有使人类拥有可正确使用其强大力量的智慧。工业文明一边展示其辉煌成就,一边陷入深重危机,与人类知识与智慧的严重失衡直接相关。超越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人类才能走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确保可持续发展。为走向生态文明,人类必须克服知识进步与智慧成长之间的严重失衡,必须在复杂性科学(蕴含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指引下追求生态智慧。生态学和生态哲学都指出,人类与一切非人生物共在于同一个生命共同体,故伦理的"正当"和"善"不应仅是对于人类的"正当"和"善",而应是无损于地球生物圈之健康的"正当"与"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气候变化与工业文明的主流生活方式——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直接相关。宗对于人类超越物质主义有极高明的启示。宗昭示的生活智慧是典型的内向超越的智慧,对于人类采用绿色生活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3.
湘东禅宗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五代以来,宗在湘东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湘东宗对宗五派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元明时期念佛从湘东辐射全国;清初以后湘东师促进了曹洞宗的传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4.
为澄清《经典释文》中“从、邪”、“船、”是分立还是混切的问题,主要依据《释文》、《博雅音》、《文选音决》三书中“从、邪”“船、”混读百分比的相近来论证其音系同属金陵雅音,而《释文》“从、邪”“船、”两读则是从“从邪”“船”合一向“从、邪”“船、”分立的演变,尚不同于《切韵》的“从、邪”“船、”分立。  相似文献   
145.
对于寒山诗的理解,特别是涉及他思想方面的,历来有分歧。或说似佛似儒似道,或说非佛非儒非道等等。其实诗人寒山沿习了源于印度的传统法,他的思想与早期思想一致,与后来的南宗不同。自唐中叶始,早期的大多失传,后人叙述寒山思想时大多无所依据,以致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46.
《辛夷坞》为王维《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用五言绝句描述了辋川一带的风景事物。王维淡泊的艺术气质和对宗教的审美体验糅杂渗透于山水诗中,开创出新的诗歌境界。从宗美学的角度来看,诗人宜心静、智静、慧静。王维诗中的辛夷花唤醒本心,超越了有限与无限、瞬间和永恒的二元对立观念,从当下、刹时去体验永恒。  相似文献   
147.
多数京派诗人有着各不相同的佛因缘,他们的人生经历及近思想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便形成了京派境诗歌。因此京派境诗歌的出现绝非偶然,其存在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事实。晚唐诗歌的余韵,近代佛学的复兴,以及现代世事的无常是京派境诗歌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8.
本从对王维的“终南别业”的分析入手,阐述王维“”音的真谛为:无所执着,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149.
众生皆具佛性,去尘止妄,则自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之见性,即是体悟、觉知能够创造一切、明了一切的能或能力。不论是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其每一部佛经都是通向开悟见性的一个法门。中国宗的前五代祖师,是真正见性之师,而六祖及其以后的师,并没有完全证悟。尤其六祖后世一些弟子,还在执滞于空中。中国八宗之中,净土宗不能见性,天台宗尚未见性,宗、三论宗、华严宗、唯识宗均可见性。今人习,应以佛经教义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0.
依据个人的观经验而创建第一个中国佛教宗派的大师是天台智者,其思想体系是从多年对<法华经>的研读和观中得来的智慧.智者的观影像是看到"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证得"旋陀罗尼",所有天台佛教哲学都奠基于此.佛教哲理为中国文化完善吸收而更新创造的关键转折人物是僧肇.本文尝试以僧肇<物不迁论>中的哲理分析智者"法华三昧"所证到的"灵山一会,俨然未散"的影像,以深入理解太虚所说的"中国佛教特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