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相较于德智体劳育等其他领域,美育始终面临着一些独特的问题。如果说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教育者问题,那么,美育领域的教育者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故从科学共同体讨论入手,可进入中国当下大学美育学科共同体建构问题,即包括美育学科共同体的构成、离散性张力以及如何达致协同合力的路径等三个层面。美育是一个跨学科领域,美学(及相关学科)、艺术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是美育的四个支撑性学科,这些学科背景的差异既是美育学科共同体的生态,又是相互学习参照的根据。为此,当下美育学科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提倡美育学科想象力,克服固有学科的视角局限,学会从其他学科来看待美育,进而为各自学科寻找赋能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2.
幻象观是闻一多新诗诗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一直以来人们对此不够重视或误解颇多。故本文对闻一多的“幻象”进行了阐释并对其幻象观作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修辞幻象是由语言制造出的一种幻觉,通过语言的修辞化改装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从而产生积极的受众反应。本文以修辞幻象为理论基础,以I Have a Dream为文本分析演讲中修辞幻象的使用以及对演讲效果的强化作用,为演讲学习者掌握演讲中修辞幻象的使用以加强演讲的诉诸效果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科技期刊文献引文的聚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文明 《情报科学》2001,19(11):1186-1190
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版为依据,对其中的科技期刊文献的引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文献引文具有明显的聚散性,聚散程度的高低与学科性质有关。采用引文分析方法揭示科技期刊文献的分布规律并确定核心期刊,最关键的是要选好一定时域内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组期刊作为引文统计源,其次是对于不同的学科,划定核心区,应采用不同的引文量比例。  相似文献   
16.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现代诗坛极具艺术才华的女诗人,其写于1959年的《雪莉角》围绕外祖母位于海边的家而展开。由于普拉斯外祖母的家就在雪莉角且普拉斯和外祖母间有着深厚感情,学者一般认为这是首悼念外祖母的挽歌。突破普拉斯的个人叙事,采用苏珊·朗格的美学理论来分析,这首诗实际上是普拉斯创造的一个生活幻象,诗歌中的每个元素都只具符号性,不具真实性。这个幻象同时具有生命体征,它包含着人类的普遍情感,具有超越自白派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7.
“幻象”和“直觉”在朗格的艺术“生命形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朗格认为,幻象就是艺术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品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幻象是生命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直观性和“他性”的特征;朗格的直觉观与传统的直觉理论不同,她认为“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一种特殊的表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湘西南民族地区嫁娶仪式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蕴。作为其文化载体的仪式语言同样体现了当地各民族多样的文化心理和状态,这些多样的文化心理及状态有特定的形成环境和背景。  相似文献   
19.
在动荡不安的当下世界,在价值多元、身份多样的社会,价值认同、身份认同或者价值认异、身份认异已然成为社会和谐的前提。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从一个独特视角,为我们提供一种认识和破解身份迷局的路径,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无视他人的尊严与权利,似乎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基本心态。这种过分膨胀的网络精神对于文化,对于社会,对于政治生态究竟具有何种意义,值得深切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