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1篇
教育   44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开学以来我一直带着学生学诗歌,从《诗经》到《离骚》,从《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诗歌教学要给学生什么呢?难道仅仅就学这几篇,如果这样的话,别说别的做不到,就连考试也难以应付的。诗歌教学,是不是该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看到它背后的东西呢?是不是该向学生引导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呢?是不是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在浩如烟海的诗的海洋里能随手撷起几朵浪花,装点自己未来的岁月呢?  相似文献   
52.
在《离骚》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疏通文本难懂的字词和感受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作为教学目标,但是这样做,还没有充分实现文本的价值。《离骚》的文本价值在于其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而对后者的认识上,学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让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是:  相似文献   
53.
储建明 《现代语文》2008,(11):40-41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长最伟大的抒情诗,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节选了诗歌的第一二两个章节,编排在“殉道者之歌”的单元,试图通过阅读对话,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屈原的人格追求和人生理想,一方面帮助学生接触《离骚》的语言艺术和浪漫风格。为了让学生读进文本和读出共鸣,笔者进行了认真的教学设计,一开始从千古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导入课文,  相似文献   
54.
屈赋是在荆楚原始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艺术之花 ,其代表作《离骚》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诗中肇赐嘉名、陈辞重华、上下求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北等重要环节富含原始文化内涵。比兴手法所表现的好修之志贯穿《离骚》脉络的始终 ,这一手法是以巫术原理——相似律——为思维基础的 ,较《诗经》保留了更多巫术色彩  相似文献   
55.
屈原的"美政"理想,忠于祖国,眷恋故土的爱国情感,坚持正义,修身洁行的高尚品格,上下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人格,鼓舞探索进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本对屈原《离骚》命题,作进一步探讨。认为“离骚”的含义,既不是班固所说的“明己遭忧作辞”的“遭忧”,也不是王逸所说的“离别之愁”的“别愁”;既不是游国恩先生所说的“乐曲名称说”的“牢骚”,也不是龙海清、龙玉二同志所说的“苗族语言”的“要诉说”。在辨析诸家之说后,提出:“离骚”本是楚地方言,亦可称“骚离”。其意义,如司马迁所说,“离骚,犹离忧也。”“离忧”,就是忧伤、忧愁、忧痛,寓有楚语“连骚离”(即“亲痛”)的意思。故“离骚”,可释为“无限忧伤”。  相似文献   
57.
屈原的“美政”理想只有依赖楚贤君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男女喻君臣”的心理定势,《离骚》中多次媒人的出现可进一步证明“求女”是“求君”;屈原“三求女”为求“楚贤君”而非“求九州贤君”。  相似文献   
58.
该文采用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格律、意象、意境、语言风格等层面对《离骚》的三种不同英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汉诗英译在再现原作风格方面的规律及方法.  相似文献   
59.
离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抒情长诗,其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美,崇美,追求美好事物;二是向往远大崇高的美政理想。屈原的美学思想是从亲身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对战国末世现实社会长期观察的结果,与旧贵族势力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斗争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0.
屈原的“美政”理想,忠于祖国,眷恋故土的爱国情感,坚持正义,修身洁行的高尚品格,上下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尚人格,鼓舞探索进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