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1篇
教育   44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对《离骚》结构的分析,王邦采《离骚汇订》提出的三大段说影响甚大,而其实打断了原作的线索,并不可取。《离骚》全诗可分为两大段,一过渡,一尾声。第一大段从开头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写诗人在现实中的斗争与失败;第二大段从“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曲顾而不行”,写诗人在幻想世界的求索和牢骚,其中心为“求女”。处于两大段之间的部分是一过渡;“乱曰”以下为尾声。  相似文献   
82.
离骚》中的香花芳草具有多重喻指:"我"之美德修能、质变的人才、贤臣及君王。从修辞层面看,芳草意象与其深层喻指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隐喻和转喻是芳草多重喻指的实现机制。从语义层面分析,芳草之芬芳暗示了其喻指对象之美好;而其短促易逝的特点,则隐含了诗人对时光短暂的深切忧虑。其中后者是潜藏在芳草意象背后最为深刻的语义蕴含。  相似文献   
83.
离骚》是一首痛苦而激越的生命悲歌,抒发了作者在现实中遭受的生命痛苦.幻化的两次飞行,一次正向追求,一次反向逃离,是作者为摆脱生命的痛苦所作的努力.从生命痛苦到努力挣扎,到最后知死勿让,这就是《离骚》的情感脉络.  相似文献   
84.
秦淮墨客     
在凡人皆"客"的时代,是否还有人记得传统的"墨客"和"骚客"?印象中两者似乎可以混用,细查一下其实不然。"墨客"泛指文人,而"骚客"又解"骚人"。因屈原作《离骚》,故《楚辞》的作者被称为"骚人"。后泛指诗人,尤指忧愁失意的文士。如李白《古风》中有"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可见"骚客"更偏向指抱负高远却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文人。有点  相似文献   
85.
何春燕 《科教文汇》2009,(13):219-220
本文主要从内向外的视角来分析《离骚》,认为《离骚》是屈原趋向内心的真实世界。而其叙事论述场面虽看似恢宏壮观、实则较为狭小局限,这与屈原自身的性格局限相关。《离骚》是一个水晶球一般的世界,虚幻、真实,但又局限、束缚,因而更有悲剧的张力。  相似文献   
86.
两千多年的屈骚研究,由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过多地将自己所处时代的政治意识、道德理想以及研究者自己的某种特定而强烈的情感投射到屈原和骚体中,造成“以今量古”、“以已度人”、“以经解骚”、“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方法论失误 和研究成果的诸多误点,致使屈原形象和蚤体真义在历史的沉沉惧幔后面越来越变得迷茫难知。  相似文献   
87.
离骚》篇名自汉以降便颇多异义,各家之说虽亦有可通,然终无定论。余读是书,久惑于“离骚”之义,引为憾事。本欲就众说考之,于此二字详加考订。以期明辨其义。  相似文献   
88.
本文认为《离骚》中的植物形象来自于对《九歌》中神灵装束、行为的模仿,而神灵装束和巫术习俗又受楚地植物信仰的影响,这种信仰来源于原始植物崇拜观念,屈原受植物崇拜观念浸润而引入大量植物,并企望获得巫术化的神力。  相似文献   
89.
90.
屈原的“美政”理想只有依赖楚贤君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男女喻君臣”的心理定势.《离骚)中多次媒人的出现可进一步证明“求女”是“求君”;屈原“三求女”为求“楚贤君”而非“求九州贤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