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浓浓诗韵     
我是家中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手里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这不,我又看上一本书了,它的名字叫《中华经典日日诵》。学校规定每天上午第一节、第二节课课前都要诵读五分钟的《弟子规》或古诗词。每当诵读古诗词时,我总会多读上好  相似文献   
10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该"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在信息社会,在提倡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重要。一、自主阅读,搜集信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收最鲜活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3.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正是由于这首曲所散发出的浓郁的思乡情绪。但是这首影响深远的散曲,其思想内涵除了大家熟知的思乡这个层面外,还包含了主人公在辛苦疲倦之后那种依然继续奋斗的雄心。以秋色衰景反衬,更加表明了人物奋斗之艰难。这才是马致远营造如此冷落苍凉意境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104.
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材分析《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  相似文献   
105.
曹旭 《新读写》2008,(5):53-53
首先,两篇文章题目都很好。 《秋思》是“在秋天里思念”的意思,这是从古典诗词中概括出来的,虽然前人用过,但仍然很凝练,很耐看;《读山》,则是现代流行组合,很新颖。以前一般说“看山”,不说“读山”;但对“读”字内涵活用的今天,大家喜欢用,社会上“读——”很流行,譬如“读你”、“读眼睛”,等等。此文的“读”,就是从《读你》这首歌名而来。不过,除了“读山”,还可以活用“品山”。  相似文献   
106.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这一课,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那么,如何有效地应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去教这首诗呢?首先,在解读《秋思》的基础上,要抓住教学这首诗的难点——充分挖掘诗中蕴含的三个生活片段,并对照三个生活片段先后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一是秋季来临时诗人客居洛阳的情境;二是深夜里诗人执笔写信的情境;三是诗人托行人捎信的情境。这三个生活片段虽然看似独立,但对于远离家乡的张籍而言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其次,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情境画面,  相似文献   
107.
钟景红 《教学随笔》2015,(6):170-171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08.
说分析     
郑文富 《师道》2015,(1):31-32
"明仔,请你分析一下……"当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明仔心里最乱的时候。因为他不知道"分析"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每次发言时,他都觉得自己是在"乱说",发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不是"分析",虽然多数的时候老师会说"很好,分析得很有道理"。终于有一天,明仔翻开了词典。他一直没去查词典,是因为他觉得词典上给任何词的解释总是太简单。现在也果然是这样,词典上对"分析"的解释竟然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比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天净沙·秋思》原文及其三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论述中国古代诗歌的模糊美及其翻译,认为应尽量采用模糊对等翻译与变异译法,以较好传达原诗的模糊美与意境。  相似文献   
110.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课堂,因此,教师要在有限而又宝贵的课堂时间里,利用好课文这个最好的载体,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语文能力的训练点,努力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文能力锻炼和实践机会,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听明白"又"说清楚",既"读懂了"又"写好了",最终实现语文能力的综合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