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7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击败敌国、统一天下是古往今来无数君王和政客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有时候胜利如果来的太快,反而会打乱胜利者的全盘筹划,甚至会让他们因为准备不足而失掉到手的江山。  相似文献   
142.
归墟神山     
正《山海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丘北。"《河图玉版》:"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大秦国人,长十丈;中秦国人,长一丈;临洮人,长三丈五尺。我们在《格列佛游记》里读过大人国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我国的古人们很早就已经想象出了巨人国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3.
秦国君王牢握军权,用兵制度严格,已知的杜虎符和新郪虎符,是驻扎地方军事长官的被动发兵之符。那么,军官有自主的用兵权力吗?新发现的战国时期秦国虎符铭文:“旨,五甲,毋之会,行。”意为君王的命令,动用士兵五人不要会合(君王的)虎符,即可行动。授予军官一伍兵权,从中不难看到秦君王对军队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44.
在中国历史上,政变的发生是非常频繁的,各朝各代都有许多政变的例子。一般认为,政变的发生都是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而引起的。除了少数的政变,使得政局得以稳定,社会得以发展以外,其他绝大部分的政变都给社会的发展、政局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但是,在秦国500多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发生过几次政变,即使发生了,其规模也非常有限,对秦国的影响也不大。这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究其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由秦国"尚武"的文化传统所决定。通过对秦国政变的研究,来探讨秦的"尚武"传统。  相似文献   
145.
任崇岳 《寻根》2005,(3):118-121
钟姓是我国的大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行第56位。钟姓是怎么来的?诸书记载不一,大致有三种说法:出自嬴姓、出自姬姓、出自子姓。嬴姓的始祖是伯翳。《史记·秦本纪》:“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这是说舜赐伯翳为嬴姓,即秦国的祖先。司马迁经过一番考证后说:“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从嬴姓衍生出的14个姓氏中没有钟姓,而终黎氏也与钟姓毫不相干,因此,钟姓来自嬴姓之说不能成立。钟姓…  相似文献   
146.
本文从利益一致的角度解析了《商君书》,认为战国时,秦国的统治者所采用的赏刑政策及执行它时的度的把握,是形成秦人尚武进取精神的重要原因,最终成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不可忽视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147.
战国时期,秦国迅速崛起并统一中国却二世而亡,对其原因历来争讼不已。为更好地吸取"秦亡于奢"的历史教训,本文从其政治理想、变法措施和善于用人等方面,对其统一原因进行了再反思,并指出了秦国采用法家"耕战"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8.
秦国实行的一套完整的军功爵制对于秦统一六国之前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到了秦国一统天下后仍旧实行这种片面的选才制度体现出其选官制度的滞后性,与秦朝而后走上暴政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是它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9.
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拉锯战争主要集中在秦赵边界。随着秦赵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形态变化也显示出了秦赵国力的此消彼长。秦的崛起,赵国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的国力和军力几乎无可匹敌,面对秦的侵夺赵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打击,而是专注于伐灭中山、开拓北方边界,导致国力消耗,后继者不但不能守成,反而一步步衰落,最终被秦消灭。赵在战国时期地位举足轻重,赵与秦的关系影响着战国后期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50.
<正>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高考考纲中的必考类型,我们要通过诗歌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涵,积累古代文学知识,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诗歌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高考时能自如鉴赏,顺利答题。1.培养学生读诗、背诗的习惯古诗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