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26篇
科学研究   4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学情分析:本课是三年级"平均数"学习的后续内容。在课前对学生的简单前测和访谈中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平均数接触较多,对平均数的"烙印"太深,学生在最初接触中位数和众数时,很难认同和接受。一方面,学生很难脱离求平均数的思路。结合教材的情境,让学生思考除了平均数,还能用什么数代表这组数据时,  相似文献   
222.
传统的平均数教学侧重于给定数据(有时甚至是没有任何统计意义的抽象数)计算其平均数,归纳数量关系(总数÷份数=平均数),即侧重于从算法的水平理解平均数,这样容易将平均数的学习演变为一种计算技能的学习。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强调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理解为什么学习平均数,平均数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求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性质,运用平均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223.
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相似文献   
224.
数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强,推理也复杂,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在此,浅谈几点有关数学应用教学的看法:一、化难为易,引进思路美国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据现有的学生的知识进行教学。如题:一座钢铁厂,在一星期的  相似文献   
225.
“1”义非凡     
“1”是最小的正整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是奇数,1的任意次幂还是1,1的算术平方根是1,1的立方根等于1,任意数乘以或除以1,结果还是它本身,任何一个正整数都可以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  相似文献   
226.
(本讲适合初中) 1 基础知识 1.1 算术基本定理每个大于1的正整数均可分解成有限个质数的积.  相似文献   
227.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量.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由于本部分内容应用性强,所以学生学习时常常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失分率较高.下面举例说明其中的易错点.  相似文献   
228.
有趣的数学     
《中学生数理化》2010,(5):36-36
“骗人”的平均数 怀特先生有一个小工厂.管理人员由怀特先生、他的弟弟和他的6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5个领工和10个工人组成.工厂经营得很顺利,现在需要增加一名新工人.  相似文献   
229.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等知识.面对复杂的数据计算,我们常常会这样思考:当一组数据按照某种规律变化后,如果能找到它们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变化规律,则可以简化计算,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30.
知识梳理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能根据相应的事件选择合适的调查万式,在调查中学会收集数据,运用不同的制表方式擎理收集的数据,并用“三数”(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还会能用“三差”(即极差、方差、标准差)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