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5篇
教育   690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学与梦从一起始就难解难分,人类的文学历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梦与诗交织的过程。诗给世界允诺了意义,给人类生存精神允诺了家园,可家园的难以回归却使人类精神成为无家可归四处漂零的幽灵,于是诗人便做了梦,让疲惫的心灵精神得以短暂的歇息。吴大康的小说就是这种梦的编织,他以梦的编织来拒诉诗人在现实面前因无力与苍白而形成的焦虑。  相似文献   
10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不断汲取文学领域内的营养来填充自己;另一方面又对文学领域内的诸多问题作出了独到的解释,从而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不断吸收西方思潮,弗洛伊德理论被引进以后,就对中国心理学、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产生影响.本文旨在论述弗洛伊德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从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三个方面考察了弗洛伊德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内的接受和运用状况.  相似文献   
103.
由男性铸造的传统社会将女性视为低下的:她只能通过挑战和改变男性高等地位的途径来改变自己低下的地位,赢得真正的女性身份。本文就是从女性主义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十九世纪著名的文学家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螺丝在拧紧》进行解读。结合时代背景,对故事中女主角"I"试图冲破传统女性角色定义,争取与男性同等地位,建设全面健康真实的女性形象,获得理想的女性身份所做的努力与所产生的困惑进行分析,以期对男性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4.
李晶晶 《文教资料》2006,(25):76-77
弗洛伊德是西方心理史学的开山始祖。他将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历史研究,来解释历史问题。对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释,历史学界褒贬不一。本文在介绍弗洛伊德的史学活动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有所献疑。  相似文献   
10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作倦怠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工作倦怠是指与个体工作相关的一系列负性的生理心理症状,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的降低。我们主要从心理学的视角(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对国外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工作倦怠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6.
费洛伊德一生中虽未出版过一部正式的美学专,但他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考察艺术与学,在他的许多述中,他总是力图使心理学与美学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他的美学观点与我国的论有诸多相通之处。费氏的无意识、梦幻和自由联想学说开阔了作家的视野、丰富了创作技巧;他的精神分析法、三部人格说对学创作和学批评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他的创作动因,即原欲理论和俄狄浦斯情结则是失之偏颇的。他用原欲理论来分析一切美学现象,解释一切创作活动,实际上把艺创作简单化、片面化、庸俗化了。  相似文献   
107.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20世纪前期的欧洲文坛上,斯蒂芬*茨威格这位"以德语的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托马斯*曼语)的奥地利籍犹太作家,以天才的笔触,打开了人类心灵的门牖,描绘了一幅幅"人的精神受难图",一张张"形象化的心电图",表现了笔下人物畸变的精神世界.他巧妙地借鉴与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对人的心灵的探索与开掘作为自己审美观照和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8.
新感觉派小说家施蛰存二三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中,通过对其主要小说作品的分析,可以说明施蛰存小说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有意识地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创作心理小说。  相似文献   
109.
意识流文学的生成远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之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意识流文学和精神分析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家认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拒绝将意识流纳入精神分析轨道 ,乔伊斯和精神分析派在学理上两不相容。因此 ,把“性本能”作为意识流文学前提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无视事实、违背学理的虚假命题。“意识流”在上世纪 2 0年代和 80年代两次涌入中国 ,“性本能”论或谈性色变都是错误的。正确认识意识流文学的本质在我国有着现实和长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鲁迅先生的学创作与弗洛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他的小说创作中从“里必多”的内在影响去解析“人和学”的起源,探讨人物的隐秘的内心世界到潜意识的层面,讽刺了道德君子的假面;《野草》中梦的朦胧与寺诡、鬼魂的阴森与神秘、寺幻的场景、情节的荒诞、不可确定的意象等,正泄露着鲁迅个性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