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13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文章对深入学习和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大意义进行阐述,认为把握其精神实质,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2.
税收法律主义是税收立法乃至税法实践的基本原则,是现代税法的理论基石.考察了税收法律主义原则的形成过程,借鉴人类需求原理与契约思想,分析认为税收法律主义的精神实质是民主、和人权保障,以及对国家权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3.
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主要包括群众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着眼于全局和未来,用实践第一的观点分析处理问题。回答了怎样使主观与客观、目的与手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4.
古诗词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特点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华民族精神实质最完美的呈现。  相似文献   
16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6.
新课程改革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与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核心旨趣理解得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从根本上改革传统课程的实践范式,只是关注、追求形式的新颖与变化。这样,不仅使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难以落到实处,而且还扭曲了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旨意。因而,新课程改革首先需要在指导思想层面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任何将新课程改革简单化、形式化的做法与行为,都将会使新课程改革适得其反,并导致失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7.
徐波 《辽宁高职学报》2003,5(1):148-149
在高职高专德育课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是“两课”教师须全面准确掌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实质,二是要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寓于德育课教学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两课”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8.
相阳 《河南教育》2007,(4):28-29
2007年高考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已经出台,准确把握其变化、领会其精神实质将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高考命题日趋科学化,科学应考将帮助我们实现备考的事半功倍。 高考备考是项系统工程,我们要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备考。 高考成功不仅是学科能力的较量,更是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通过相应的办法帮助考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保持旺盛的激情,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目标! 这样有目标、有激情、有方法的备考,再加上权威信息的引领,高考成功将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69.
新一轮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作为主要体现课程变化载体的教科书的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教育家比喻“标准是课程的灵魂,教科书是课程的肉体”,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个体.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下的教科书改革牵连到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实施.虽然新课程的含义范围扩大了,课程不仅仅体现在教科书的内容里,但教科书的变化必须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0.
和谐的精神实质是不同因素之间处于一种良性平衡的理想状态。和谐文化视角下的课堂,应该是课堂诸要素融合成对立统一、相互渗透的共同体,是各要素和谐共存所呈现出的境界。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如今的课堂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教学评价“百般呵护”……的确,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