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全词语言不假雕琢,感情沉郁悲凉,含蓄蕴藉,历来得到词家和学者很高的评价.如: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评曰“忠愤之气,拂拂笔端”,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其“血泪淋漓,古今让其独步.  相似文献   
52.
环球资讯     
正饮食不健康易出现心理问题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挪威研究人员对超过23000多名母亲与她们的孩子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孕妇怀孕期间、婴儿18个月大、以及孩子3岁前的饮食情况,同时,研究人员还对孩子在1岁半、3岁及5岁时的忧郁、焦虑、行为  相似文献   
53.
《山东教育》2014,(7):127-127
随着课改的深入,家长和学生参与教材的建设与讨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他们的关注与观察,往往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看教材,会让我们的审视和评价更客观、更具体,  相似文献   
54.
工之侨献琴     
从前有个叫工之侨的人,偶尔得到了上好的桐木。他十分高兴,仔细将桐木刻削雕琢做成了琴,装上弦演奏,琴发出了金属的声音,回音像玉磬一样优美。工之侨自认为这把琴是天下的极品,就把它献到了掌管祭祀礼乐的部门,官员派最优秀的工匠来看琴。工匠摇摇头说:"这把琴的声音虽好,可惜不够古老啊。"就退给了他。工之侨无奈地回了家,到家后他让漆匠在琴上伪造出断裂的细纹;又  相似文献   
55.
段淑芳是湖南专注于小小说创作的"80后"优秀青年作家之一。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去关注底层生活,通过"含泪的微笑"等多种形式表达内蕴的深沉,诗意散淡的语言,使她的小小说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6.
已有对知识集成的关注和研究的侧重点,都在一些哲学的、宽泛的主题以及概括的表达上面,而不是针对那些实践性的细节.在野中郁次郎教授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以知识的主动寻优为主旨来概括知识集成涵义,并以集成的集成链为主线,根据其作用和价值的不同将知识集成分为知识的共享与挖掘、知识的优化选择、学科间知识的振荡集成、知识集成的拓扑衍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7.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现代人患郁症的概率也在增加,郁症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元朝朱丹溪认为:五志之火,因七情而生……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能疗,须诊察由以平之。认为各种疾病多起于郁,他把郁病分为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食郁,认为郁病病因不外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当脏腑气血等内环境紊乱时,又影响到人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如善恐、易怒等。那么防治郁症就成了重中之重。周敦颐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的方法,也就是将中正仁义之理定之于心,使人的一切行为举止都以“中正仁义”为标准,让人心归于静,无欲而有主,从而能够应对事物之变,且不会被外界的物欲之“动”所蒙蔽和浸染,以静制动,从而使人体不受外界影响而达到“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58.
《郁达夫诗词集》收有署名“春江钓徒”的诗22首,把它们视作郁达夫的作品。本文从郁达夫的行踪、诗作内容、作者与所赠对象的关系及郁达夫署名习惯等方面提出质疑,认为真正作者应是郁曼陀。  相似文献   
59.
中晚唐之际,重内容而轻形式、浅切俗直、了无余味的元白诗风愈来愈遭到批评.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作以其微婉转折、意韵深远、文质益彰的风格,对之加以纠正和反拨,以匡正其缺失,在思想的开掘和艺术的追求上取得了较大成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带动了晚唐咏史怀古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60.
触摸都市     
读这篇文章.感觉似乎有些冷.即使在酷热的夏天。作者那种冷静的思考、冷峻的笔触似乎让人不寒而栗。但读完之后,我们却感觉作者心肠的热。当百分之九十九的考生声嘶力竭地在讴歌城市文明的时候。这位考生却跳出思维的现成框框.坚定地寻找城市中的不和谐之音。作者透视弊端.剖析现状,揭露丑恶,同情弱小.对城市的触摸深沉而悲怆。在字里行间,我们不仅读到作者鲜明的爱憎。更能读到强烈的忧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