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看过《蓝色茉莉》之后,许多人关心一件事,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茉莉,是有意欺骗她的妹妹金洁和妹夫奥吉的吗?这个问题的另一层意思是,她到底知不知道丈夫是个金融骗子?茉莉应该不是故意骗他们的。她自视颇高,和妹妹一样,都是被别人收养,但她比较幸运,从生父母那里继承了一套好的基因,高挑美貌,因此早早中断学业,嫁给了弄潮儿,妹妹却成为劳工阶层,嫁给了一个莽撞粗汉。妹妹、妹  相似文献   
82.
《她总是叫我“连科哥”》一文,选自小说家阎连科在台湾“世界华文小说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演讲的一部分。虽然是演讲,但我以为演讲也是散文,而且不是一般的散文,是有声音的散文,是看得见作者样子、也看得见读者(听众)样子的散文,  相似文献   
83.
工之侨献琴     
从前有个叫工之侨的人,偶尔得到了上好的桐木。他十分高兴,仔细将桐木刻削雕琢做成了琴,装上弦演奏,琴发出了金属般的声音,回音像玉磬一样优美。工之侨自认为这把琴是天下的极品,就把它献到了掌管祭祀礼乐的部门,官员派最优秀的工匠来看琴。工匠摇摇头说:"这把琴的声音虽好,可惜不够古老啊。"就退给了他。工之侨无奈地回了家,到家后他让漆匠在琴上伪造  相似文献   
84.
吴献存 《今日教育》2014,(11):60-60
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升,家长、学生对教师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越来越难当。今天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但能力、习惯缺少养成,更缺少接受批评的心胸。我们常看到不懂得包容、理解、体谅别人的孩子,也经常看到为子女开脱错误的家长。这些不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批评的现象,导致学校、教师在工作上稍有闪失,指责、呵斥便纷纭而至,这也使许多老师在和孩子交谈时都慎重考虑措辞。于是,孩子犯了错误,别说惩罚,就是连基本的批评教育都要小心翼翼。  相似文献   
85.
刘庆鹰 《新闻窗》2014,(4):9-10
读黄嘉模先生的书,就是读他这个人。常自诩不凡的我,对嘉模先生却极为恭维一恭维其作品和其为人的坦荡、善良、真诚。  相似文献   
86.
学界历来对刘基《郁离子》的命名阐释均不正确,实际上《郁离子》之名出自左思《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考之刘基的生平与创作,这是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87.
朱晓凯 《职大学报》2011,(6):94-96,75
介绍杜甫的山水诗基本风貌,并评价其在中国山水诗的价值地位。  相似文献   
88.
泉莹 《寻根》2003,(1):34-39
对联,又叫对子、联语、联句、楹联等。它是我国独有的且较为普及的一种文学样式。尽管现在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地都有人写对联,但多数作者为华侨,所用的也差不多都是汉字。桃 符传说在黄帝时代,沧海之中有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枝干屈盘起来荫遮了三千里的地面。大树东北有一座鬼门,鬼界里所有的鬼都从这里出入。桃树梢上站着一只金鸡,当太阳露出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它身上的时候,就会鸣叫起来。夜里出来游荡的万鬼不等鸡叫就要赶紧跑回去。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在鬼门外把守着,查看那些形形色色的从人间游荡回来的鬼…  相似文献   
89.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审题指南针:书信,就是给人们写信。格式要正确,语气要诚恳、友善,特别是给长辈写信,更要注意用词,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敬。条理要清楚,分清主次,不能什么都写,像流水账。只要抒真情、讲实话,就是一封好信。佳作展示台:  相似文献   
90.
"咏怀诗"是中国古代文人诗的主流,文人们咏叹更多的是"怀才不遇"的悲郁.究其原因,这一生存心态、文化情结的生成,既渊源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历史结构,也肇端于士文化特定的价值指向及士阶层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植根于士文化与官文化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及价值归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