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纵横家曾在历史上有过短暂的辉煌,留下了几部非常有影响的著作,《鬼谷子》阐述了纵横家的主要理论,《战国策》记述了纵横家的活动史实,《长短经》为纵横家谋略的集大成者,这三部书的流传体现了这个学派最客观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52.
纵横家吸取《周易》和老子学说中辩证法的精髓,用作游说权谋的思想武器,他们在游说实践中,不仅强调对立统一原则和辩证运动规律,而且认识到对立面的转化必须依凭一定的,这比先前脱离了条件讲对立面的转化显然进了一步,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3.
先秦秦汉之际,纵横家思想曾经显赫一时。司马迁本着实录精神,在《史记》中记载了他们追名逐利、纵横游说的事迹,毫不掩饰地传达了自己对纵横家们追求人生价值行为的欣赏之情,但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纵横家制造分裂、不利于大一统的方面也有所扬弃。  相似文献   
54.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泰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  相似文献   
55.
中国的地缘战略思想源远流长,特定的地缘环境影响了它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脉络,从而使其表现出与西方不同的发展轨迹.就经常运用的手段来分析,中国古代的地缘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军事和外交两方面,它们集中表现于兵家和纵横家的战略理论和政治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56.
师: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读不完的诗词歌赋,看不尽的经史子集,将五千年的悠悠岁月汇成一条文化的河流,融入我们精神的血脉。儒家的积极有为。道家的超然通达。纵横家的智谋权变。都能给人深刻的启迪。今天。我们又将接受一份历史的馈赠。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策》,去欣赏《触龙说赵太后》。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精神启迪呢?大家先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上问号。  相似文献   
57.
倪峰 《华章》2011,13(1):51-51
赋是一种在先秦纵横家的说辞和楚辞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文学样式。它在汉代发展成熟并达到鼎盛,成为汉代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在文学史上齐名并称。  相似文献   
58.
于学勇 《辅导员》2010,(7):16-16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领域各派论争的通称,可究竟有多少家?据《汉书·艺术志》的说法,数得上名字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但是,可罗列而论的是10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不过,只有除小说家之外的9家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独家学派。  相似文献   
59.
演讲问答     
问:您为什么说鬼谷子是演讲理论先驱? 答:鬼谷子的确不简单,他在2000多年之前,就曾有过“演讲与口才”的论述。而且他还有两个被誉为纵横家的弟子,一个是苏秦、一个是张仪。按照今天的说法,他应当是古代演讲学的博导了。  相似文献   
60.
设置“重庆学术界”栏目,是本刊贯彻“学术个性,地缘优势,前卫姿态”办刊方向的又一重要举措。重庆学术界有相当一批实力派不者,学术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重庆直辖后,学术活动更为活跃。但似乎对重庆学术界学人及其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和评价,力度尚有特加强。本刊不揣冒昧,愿为繁荣重庆学术研究一尽绵薄。本栏目欢迎对在重庆市内外有影响的学人及学术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文章,篇幅以5000字以内为宜,提倡持论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