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动员的理论研究走过了十几年的艰苦历程。2005年动员联盟这个创新性概念开启了理论研究成果系统地向学科迈进的先河,随后发展成为敏捷动员理论的核心概念;短短两年,国民经济动员物流的理论框架也已基本成型,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活动中的物流实践和理论积累,  相似文献   
62.
梁士诒是清末民初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由于历史的原因 ,史学界却忽略了对他的研究。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实践更是无人涉及。实际上 ,他的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的经世致用思想 ,总是具有鲜明的学归实用、爱国、利民的色彩。本文对此思想特色与实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
清初儒臣张伯行不仅以学术与事功之双美彪炳史册,更以“天下清官第一”而饮誉其时。他一生为官政声显赫,经世事功颇可称述。撮其要者厥在如下诸端:治理水患、赈济灾民,以救民于水火;惩治贪污、革除弊政,汲汲于政治新风之营建;兴办书院、刊刻儒书,以兴起教化,移风易俗。对于清初地方社会秩序重建甚至“康乾盛世”的到来,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64.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卓政绩来源于他比较先进的从政思想,他的以民惟邦本,经世致用,清廉狷介为主要内容的从政思想是值得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5.
陶澍和严如熤都是"湘系经世派"的重要成员,对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兴起,都有过重要的贡献。陶、严两家是世交,陶澍、严如熤不仅十分友好,联系密切,而且都能勤政恤民,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特别是他们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舆地经世,他们的《蜀輶日记》、《苗防备览》、《三省边防备览》等著作,不仅是当时经世实学的楷模,对政治、经济、军事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鳌峰书院是福建清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清初程朱理学复兴的重要基地,对福建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强烈的"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不仅培养了众多的封建士子,更为中国向近代化转型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67.
作为现代著名的史学家,刘节不仅在中国上古史、中国史学史等诸多领域卓有建树,而且其史学思想与同时代其他学者相比亦颇具特色。他一方面追随王国维、梁启超等人的步伐,在结合新时代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史学介于科学与艺术之说,强调治史要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同时又在温州乡贤的影响下,积极对浙东史学的宗旨及传统领域加以维护与拓展。  相似文献   
68.
明中叶是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在思想上主要体现为程朱理学的衰落及各种思潮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重新受到重视,并在部分士人的推动下形成一时潮流。嘉靖初年活跃于政坛的"议礼派"官员,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黜虚崇实"与"体用结合",重视思想上的诚敬与行动上的笃行相结合,并以复古作为其学术上务实、政治上革新的有效途径,同时抨击宋明理学"灭人欲"的道德观,主张义利并重,这些内容都与明中后期经世思想的主体相吻合,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晚明的经世思潮不仅是批判理学和王学的思想武器,更引发了整个社会重视实学实用的经世风潮,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  相似文献   
69.
曾国藩认为:要注重学问上的兼收并蓄,就是要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学问之道的"理学修身"与"理学经世"相统一,理学就是经世,经世就得躬行,不能只知道空谈心性,也不能只知道空谈践履。  相似文献   
70.
戴蓥 《快乐阅读》2013,(12):69-69
“正变”一说最早源于风雅正变说,《诗大序》云:“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毛诗认为的正诗即治世之音,而变即指时代由盛及衰,国家的礼政纲纪呈现崩坏之时出现的怨刺诗。这就是诗学史上的“风雅正变说”,它是从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区别正变的。汉代尊儒,强调经世致用,文学被赋予很强的社会政治功能。《毛诗序》将诗歌和时代、政治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在乱世时,礼乐崩坏时所作的诗是变风、变雅。《毛诗序》首次言及正变,而后郑玄及唐代孔颖达等经学者则进一步将其系统化,风雅正变说成为一种专门研究诗经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