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8681篇
科学研究   294篇
各国文化   88篇
体育   346篇
综合类   231篇
文化理论   47篇
信息传播   127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611篇
  2014年   1156篇
  2013年   852篇
  2012年   983篇
  2011年   1252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708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晨光初照,草径露微。站在素质教育的崭新节点,思想品德课何去何从?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怎么考。2011年河北省中考,迈着坚定的步伐,在德育舞台上再次书写了崭新的画卷。万千气象满目新。翻开这份厚重的成长礼物,一幅舒展秀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试卷和谐而大气,试题精致且清秀。试卷主题鲜明,基调定位准确,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主线贯彻始终;大到热点选择,小到标点运用、分值设定甚至对一个人名的温馨处理,都恪守炼字、炼句、炼意原则;大视野、小视角,小考题、大理念,从小说起,考量大局,高度与角度、难度与梯度相互交融,和谐统一;试题表述凝练,行文流畅,从真实  相似文献   
132.
据《文汇报》报道,《萌芽》杂志社在招聘兼职编辑时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面试问答。当该杂志主编、曾挖掘了无数文学新人的新概念之父赵长天问及从100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30位年轻人你们都在读些什么书时,只有一个人表示读过周作人的书,一个人读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书。更有一位应聘者很自豪地说:南派三叔(《盗墓  相似文献   
133.
我们该知道,文章在一些人眼里虽然小道,却关系重大。真正的好文章可以正人心,可以兴观群怨,可以让人生社会立心立命一直有人问我作文的诀窍。我最初的答案是熟读若干篇文章,但这个问题持续了一二十年,我的回答也多少有些变化。作文之不易,背诵诗文是基础,但背诵诗文并不能保证会写一手好文章我年轻时也几乎能背诵穆旦的全部诗歌,但跟我尊重的这位天才前辈相比,我自己的诗歌创作实在无足称道。背诵名篇佳作当然有益,这会扩大我们的词汇量。多掌握一个新词就意味着我们命名世界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4.
红色经典(革命历史文本)由于题材原因,孩子们缺乏深刻的生活体验;这类文本大多思想性强,远离孩子当下的情感思维方式。如何走进特定的经典世界,用语文的方式去触摸,去感悟,进而受到熏陶感染,拨动心中认同的和弦?下面,我以《狼牙山  相似文献   
135.
西晋杜预作《春秋序》,认为《左传》“其文缓,其旨远”。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一书中将“缓”解读为委婉,“远”解读为含蓄,并认为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左传》对辞令的记述上。作为《左传》中的名篇,《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很好地诠释了《左传》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里提到了"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其实在小语教材中,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佳作比比皆是,这些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就是  相似文献   
137.
英国校服款式经典,简洁大方。女生为裙装,男生为西装(western-style clothes)。音美国对校服的要求比较宽松,不同的(different)州、不同的学校对校服的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8.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离开了经典课文,离开了典范语言,离开了具体的字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谈何运用?因此,字词句是教一篇课文的“总抓手”,离开了它,语文教学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空中楼阁”。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课文,就是要扣紧词语。只有扣紧了词语,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词语,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所谓“扣紧”,从宏观上讲,就是要潜心钻研课文语言,精心锤炼教学语言,热情批阅作文语言;从微观上讲,就是针对具体的词语,层层追问3个问题,即语言里“有什么”,语言“怎么样”,这样表达“为什么”。这3个问题,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问自己,在课堂上要问学生,并要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  相似文献   
139.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首发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分为蒙学基础、诗词美学基础、经典子集研修、传统文化与艺术4个模  相似文献   
140.
一篇优秀的文章,优美的语言总能让阅读者如沐春风,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靓丽的语言对于文章的重要性。在作文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总结出多种的方法,修辞,引用诗文,灵活句式,精炼的词语以及幽默的语言等,都不失为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