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理解早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其中一条重要的线索是其主体概念,此概念是对他所提出的人生意义问题解答的关键。虽然维特根斯坦对这一概念的处理非常散漫,但是他却非常明晰地区分了主体的两层涵义,即表象主体和意志主体。作为认识主体或经验主体,维特根斯坦是从叔本华意义上来谈论表象主体的,由于表象主体无法赋予世界和人生以意义,所以他直接否定了表象主体的存在,只承认意志主体。意志主体又被维特根斯坦称之为形而上学主体,作为伦理的而非生理的存在,意志主体从整体上以或善或恶的方式赋予世界以意义,主体因而可以通过主体的升华使自身处于无欲、无求、无畏状态当中,人生的困惑和处世的无力感得以消除,使得所谓的人生伦理问题得以最终解答。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都重视“实践”,但二者在历史渊源、具体涵义、价值与阶级关怀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维特根斯坦的“实践”无法“走出语言的迷宫”、“治愈哲学‘疾病’”,更不可能成为摧毁现存不合理社会制度的炸药.而马克思通过“实践”解构与超越了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103.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抱着一颗凄惶的心在讲台上寻寻觅觅,苦苦求索。如何让学生在情感的大海中畅游、呼吸?年复一年,铭心的教训中埋伏了无限苦恼之块垒。如同维特根斯坦所言,"我试图从窗户出去,但窗户太高,试图从烟囱出去,又太窄","然而一转过身来,才发现房门一直开着"——从此,我的一颗困惑忐忑的心开始踏实、明朗起来。一、润物有声——引导感染阶段在这一初级阶段,教师的职责在于营造情感的氛围,强化追求的欲望。法国作家萨特曾说:"文学是一  相似文献   
104.
维特根斯坦在就读剑桥大学期间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同是大哲学家的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不假思索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罗素接着问,"因为在我的这么多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总是有一大堆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远远超过了罗素。有人不解地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5.
欲禁故纵     
据说亨利·詹姆斯至死都是一位处男,和男人、女人都不保持密切交往。维特根斯坦的朋友们一度被定期召集到他家中,听他用"高亢清楚的声音诵读自己的罪",其中一项是:多数人以为他是处男,"但他并不是——年轻时他和一个年轻女人发  相似文献   
106.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不仅成功促进了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同时也使得语言学研究进入了语用研究阶段。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研究的核心理论都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找到思想的源头,这些理论都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的语言观,如"语言游戏理论""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等有密切的关系。其实仔细研究发现,其实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语言生态系统,可以很好地解释语言。  相似文献   
107.
在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占有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其哲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该文探讨了"语言游戏"说的提出背景、"语言游戏"说的性质内涵、"语言游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109.
《逻辑哲学论》虽然关注和解决逻辑哲学问题,但重点却是一本伦理性质的书,它把对语言逻辑的思考与形而上学的生命伦理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解决何为言说以及言说如何可能的问题划出思想表达即语言的界限,以显示出不能言说的东西或领域,从而告诉人们正确对待世界的方式,因此安顿生命、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10.
林逢祺、洪仁进两位先生曾主编过一本书,题为《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提倡教师学哲学,用哲学。书序中有这样的话:“哲学家们即使不直接探问教师任务的议题,在其思想中却蕴涵着丰富且耐人寻味的教师图像侧写。就此角度而言,哲学家们可谓研究或关心师道的‘隐性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