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70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教育   32447篇
科学研究   5675篇
各国文化   186篇
体育   3533篇
综合类   2799篇
文化理论   251篇
信息传播   4510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749篇
  2022年   748篇
  2021年   801篇
  2020年   734篇
  2019年   703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750篇
  2016年   1047篇
  2015年   1733篇
  2014年   3297篇
  2013年   2903篇
  2012年   3090篇
  2011年   3569篇
  2010年   3193篇
  2009年   3220篇
  2008年   4120篇
  2007年   3242篇
  2006年   2508篇
  2005年   2312篇
  2004年   1846篇
  2003年   1871篇
  2002年   1703篇
  2001年   1482篇
  2000年   1087篇
  1999年   547篇
  1998年   353篇
  1997年   300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德育审美化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德育审美化,就是从美学角度,用美育方法来改革德育课,使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美学、美育靠近,使德育向审美化方向发展。其依据是:德育本为真善美;美育应以德为魂;以美育德可使德育走出困境,开创新的局面。德育审美化,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编写出德育内容,美学形式的新教材;其次是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就是传播媒介的形象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增强德育教学的审美性,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美好道德的陶冶。  相似文献   
972.
“活力”说是宗白华美学理论中最重要、最具特色和影响的观点。本文试图就宗白华关于美是一种生命活力运动的本质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介绍“活力”说形成的思想渊源,论述其对自然美的推崇颂杨,进而分析“活力”说对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深远影响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3.
色彩,唤起人的第一视觉作用。本文阐述了色彩特点和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的影响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从视觉的角度,探讨了色彩配置的方法及要旨。  相似文献   
974.
这是散般的奇迹,奇迹般的散,只有沾着生命的汁液书写,才能使这些字如玑珠,带着无尽的深情,一粒粒地漫化在读心中。  相似文献   
975.
仲荣 《培训与研究》2007,24(7):108-109
新四级考试在试题的各个部分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其中阅读理解部分变化最大。文章通过对阅读理解新老题型命题特征的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976.
高明 《职业技术》2006,(12):166-167
陆游以抗敌御辱,收复失地的民族使命为已任,终其一生为抗金大业而呐喊。他因“喜论恢复”、“语触秦桧”而屡次被黜,仕途潦倒。爱国情感是陆游心理结构的重要成份,是诗人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最敏感的区域。作为一种理想境界,一种爱国志向,它与南宋统治者苟安投降的卖国政策是相悖的,注定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注定了陆游的人生悲剧。但这种悲剧不是陆游个人的,它是民族的,历史的,本文通过对陆游“恢复”情结的形成和表现特征的阐述来分析这一情感的悲剧意蕴及诗人悲剧人生的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977.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知其人”即了解作者生平,“论其世”即熟悉写作的时代背景。一篇文章反映的是作者特定的思想和特定的社会现实。既然文章是特定个人写作的,足特定时代的反映,那么了解生平背景,可以既看到它的正确、积极的一面,又可以看到它不足、消极的一面,从而更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更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内涵,更客观地评价文章的价  相似文献   
978.
"感物"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文学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发生的概念,它是一切艺术的产生之源。这一理论的形成基于古老的天人合一观念,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感"是感应,它是一种自然和自由的感发现象,是一种瞬间的直觉体验。《乐记》最早明确提出感物,其本原意义是人心与自然万物的感应。这种感应是交互的、双向的,物感人,人亦感物。先秦的感物美学,无论是感应自然风物还是感应社会人事,都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两汉的感物美学受元气自然论和神学自然观的影响,强化了先秦以来的自然、自由的感应特质,其内在理论精华仍是天人合一,或者说它是天人合一的另一种派生。先秦两汉的感物主流是感事、感时,注重言志、教化。那时,自然风物并没有独立,没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但是,它在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发展中意义也是重大的,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79.
美学,简单地说。它是研究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而体育美学,属美学中的一个分支,它是关于体育的美学方面的研究,即体育美的学问。体育运动本身可以说是一种健与美相结合的艺术,特别是在某些项目上,表现就更为突出。因此,体育美学就包括了对人体美、运动美、场馆器材美的研究,即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有意识地美化人体,使之发育成匀称、协调、丰满、健壮而有力的体形。并通过场馆建设呈现出整洁、新颖、美观的学习环境和独特的运动场馆文化环境,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和运动。所以我们应用体育美学就是为了把美学知识引入课堂,从而克服体育运动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以达到上好课的目的。让学生通过锻炼,接受体育美学、体育道德和精神的再教育。  相似文献   
980.
经典电影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家——巴赞在英美电影美学和欧洲电影美学中有着不同影响。通过这些不同影响来描述当代西方电影美学发展的两种不同方向,及其造成的不同效果,对于亟待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影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