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4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教育   34155篇
科学研究   1664篇
各国文化   58篇
体育   1281篇
综合类   1199篇
文化理论   176篇
信息传播   2775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982篇
  2022年   713篇
  2021年   828篇
  2020年   852篇
  2019年   812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779篇
  2016年   972篇
  2015年   1711篇
  2014年   3915篇
  2013年   2737篇
  2012年   3232篇
  2011年   3343篇
  2010年   2828篇
  2009年   2722篇
  2008年   3268篇
  2007年   2448篇
  2006年   1760篇
  2005年   1655篇
  2004年   1310篇
  2003年   1085篇
  2002年   882篇
  2001年   762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2.
133.
凌云 《南昌教育》2005,(2):26-27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儿童教育专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又深入浅出。他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为推动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重温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4.
课程改革推进和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评价问题.现实中,学生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常常被最终一份考卷简化为几个数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工作都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通过考试成绩这一标签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问题解决的心态包括情感、意志、  相似文献   
135.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一种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朦胧期,是内心世界得到不断扩充、日渐成熟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意识形态的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这个阶段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相似文献   
136.
试论体育教师个体主观教学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存在一些困难,其原因之一是具有基础地位与强势作用的体育教师个体主观教学观念造成的认知与行为实施的盲点.更新体育教师个体主观教学观念,需要体育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的言行作为研究对象,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性,并用语言表达使个体主观的教学观念清晰化,进而对其进行梳理和更新.  相似文献   
137.
本研究针对量化自我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综述,为健康信息学领域量化自我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参考。首先对量化自我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明晰了量化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节点;然后对量化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外延进行界定;进而以信息管理领域的量化自我研究为综述对象,对研究主题进行归纳与分析。为了进一步深化对量化自我的理解,本研究引入活动理论,对量化自我活动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信息管理学科的研究特点,提出了量化自我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8.
杜瑀峤 《档案与建设》2022,(2):26-30,54
在“社会”基础上衍生而出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目前学界对档案管理社会化尚缺乏系统全面的论述。通过多学科文献调研,文章发现现有的社会化理论可以分为建构取向和解构取向,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社会化理论分析框架。将其运用至档案管理领域,从而归纳出建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和解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并且在两种取向下分析出四个象限可能,以期系统全面地描绘档案管理社会化图景。  相似文献   
139.
自我呈现作为一种交往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的社会互动行为之中。戈夫曼(Erving Goffman)将“舞台”“表演”的隐喻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了自我呈现的拟剧论(Dramaturgy),从而被后起的相关研究奉为圭皋。而进入数字时代以后,社交媒体中的云端交往使人们的自我呈现不再囿于面对面的在场情境,戈夫曼所言“前台”“后台”“印象管理”“舞台设置”等概念也在新的社交语境中呈现出新的姿态。在这一系列新变中,被戈夫曼在自我呈现研究中有意回避的“自我”构建问题,逐渐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140.
李珊 《东南传播》2022,(2):26-29
青年群体异质性的媒介实践受到现代社会时间感知的影响,“现时化”的时间感知外化为消极的媒介依赖,“当代性”的时间感知外化为积极的媒介创作。不同的时间感知则受到媒介技术的影响,叙事建构是中介或者连接两者的方式,但是周围世界经过二进制媒介的储存和传输却造成了记忆的“不遗忘”和经验的“不持续”,使得叙事不能得以建构,继而影响了青年群体对时间的不同感知,产生了不同的媒介实践。海德格尔认为,存在通过存在者显现,存在者则通过时间性存在。对于时间的感知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要以“凝思生命”的姿态去保存时间,通过“时机的复活”与未来对话,这也是本文从物质性视角观照媒介实践的意图,揭示人与媒介、非物质与物质的共存和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