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6篇
教育   622篇
科学研究   5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红卫兵标志性人物宋彬彬就文革中的言行向母校师生道歉,引发舆论振荡之余,应该引起我们对道歉本身以及它的社会、道德作用的思考道歉并不只是说一句“对不起”,社会学、心理学和法学讨论“道歉”的取向虽不尽相同,但都强调,道歉者必须说清自己过错行为的责任,并无条件地承担这个责任。  相似文献   
792.
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二条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这彰显着在强制程度最高的国家公权力运用场合对自然人基本权利予以保护的坚定决心。在刑事案件中,未成年受害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与成年人有迥然不同的特点,因此其所受到的伤害较成年被害人而言严重程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从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保护存在问题出发,探讨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保护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93.
在人权保障的理念之下,包括刑事被害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宪法权利都应该得到最为切实和充分的保障。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学理上的否定和立法上的限制是影响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的两大障碍。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有着广泛且深刻的法理、法律和社会实践基础,要想实现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构建,就必须要从法理、法律和实践中为其寻求依据。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需要修改实体法、完善程序法和强化保障法。  相似文献   
794.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并通过一系列相关条文的修改增删,进一步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基本人权和诉讼权利的保护,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人权方面的巨大进步。本文通过对部分刑事案件发生后,由于被告人1无力赔偿或者躲避赔偿,致使被害人生产、生活陷入困境,由此引发的涉法、涉诉上访或报复性犯罪进行调研分析,提出:通过采用全面系统的权利、案件进展告知、科学主导诉前保全、稳妥推进被害人参与案件量刑建议、合理引导媒体、探索被害人参与刑罚执行及司法救济等多个检察机关案件系统化管理介入被害人权益保障新途径,使被害人在参与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表达其合理的要求和愿望,通过公正的程序,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矛盾,维护被害人合法民事权益,起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5.
杨永龙 《家长》2014,(4):30-31
正俗话说"狠在脸上疼在心里""恨铁不成钢",这就是父母对待孩子的真实写照。老师:您好!我想了好久,才决定写这封信,希望您能够帮我解开心结,让我可以好好地静下心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我和我父母一直相处得不好,他们高兴时就对我态度好,不高兴时就恶言恶语。每次我看见他们脸色不好时,我都不去惹他们,害怕他们更加不高兴,可是这样他们会说我没良心、自私,一点儿也不关心他们的事。我妈妈还喜欢把自己的过错推到我身上来,比如去别人家吃饭迟到了,她就一直解释说我睡懒觉、不懂事。可是,每次出门最慢的就是她。我很害怕和他们在一起,只要不是一定要在一  相似文献   
796.
被害人权利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被逐步发现、揭示、赋予,因而具有历史传承性。初民社会的被害人权利依其自然本性体现为私力复仇,及至国家出现,公权力以积极姿态介入两造纠葛之后,由国家暴力保证实施的酷刑成为私力复仇制度化的替代品。酷刑制度化实施存在包括滥用公权、践踏人权等种种弊端,这在思想启蒙时代引发了强烈批判,表现在刑事法领域即刑罚人道主义思潮,当以被告人权利为立论基础的刑罚人道主义盛行于司法实践中时,被害人以复仇为基底的权利便丧失殆尽,被害人从此长期处于失语、失权状态。现代司法文明不应当忽视任何一方的权利,应该在无损司法权威的前提下确保任何一方的诉求得到顺畅表达和获得应有尊重与回应,在被害人层面上,便要求应以被害人的表达权为核心重构其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797.
随着人权保障制度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法制不断地健全和完善,被害人的权益救济也日益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被害人目前在司法活动中处于被遗忘的尴尬地位,因此要增加对被害人的权利救济。虽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被害人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但实际的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众多不足。通过对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可能性进行分析,得出建立对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结论,并且在最后提出了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798.
刑事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故意或过失实施的、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的、应受否定性评价的行为。其功能是影响犯罪人的定罪与量刑。具有此功能的正当性依据应当是法律政策说,即立法机关为确保被害人福利和犯罪人权益而采取的一项法律政策。  相似文献   
799.
弥补过错     
虞尚朋 《红领巾》2010,(2):25-25
我抓到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它的头黑黑的,肚子白白的,翅膀蓝中带黑,尾巴上面有点点红色。 我给小鸟买了一个又大又美丽的鸟笼,让它有一个温暖的家。我还常常带着小鸟一起去散步。  相似文献   
800.
犯罪与被害关系素来存在犯罪中心主义倾向。但被害人学、被害人过错研究的兴起引发了从犯罪与被害互动角度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被害人过错,是刑法学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基于互动关系视角,通过介绍我国被害人过错的司法实践与立法现状,分析我国被害人过错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域外立法实例,进而提出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的可行途径:总则宏观规定与分则具体罪名规定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