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07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57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写作角度来解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发现此书在故事叙述方面有极高的学习借鉴价值。通过解读一目了然的回目来引导学生如何拟题,剖析曲折起伏的结构来引导学生构建框架,赏析环环相扣的巧合来引导学生学习叙事艺术,最后研读卒章显志的主旨引导学生优化文章中心。  相似文献   
42.
43.
西游记》沿袭人间社会结构,组织起全书庞大的仙佛神妖体系及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那些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仙佛、魔妖精怪,也都或多或少地展示出普通人性中或可爱可憎或可气可笑的某个方面。这些未脱离人世间烟火的喜怒哀乐和俗缘未了的贪嗔痴,让佛界天国仿佛人间的俗世江湖,不但有等级、有压迫更有人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44.
记得儿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一直到暑期,主动读了三本拼音版的名著——《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如今儿子已是三年级的学生,一直坚持每天半小时阅读。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让儿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我决定举行首届“家庭朗读比赛”。经过多次开会讨论,  相似文献   
45.
本以经验主义为聚焦点,透视了猪作戒形象的社会心理构成,分析了经验主义的得失与猪八戒的荣辱。猪八戒虽然曾为神、妖,但“平常人”是他形象的本质,农村形成的经验主义是猪八戒经验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46.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亦表明自己的人才观。其中孙悟空的形象集中反映了作者呼唤英雄、企盼人才的鲜明人才意识;猪八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知人善用,以使人尽其才的思想;而沙僧的形象则折射出作者对埋头苦干人物的褒扬和肯定。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比较全面地表现了吴承恩的人才观。而这种人才观是积极的,进步的,明显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二郎神是古代的一位民间神,在流传过程中他被屡易其姓,成为诸神中较为独特的一个。从梳理二郎形象演变入手,探讨《西游记》对二郎原型在神通广大和宗教归属方面的改造,并联系明代社会思潮分析《西游记》中杨二郎劈山救母和听调不听宣的独特行径,揭示其既桀骜不驯又恪尽职守的融抗争与顺从为一体的复杂个性。  相似文献   
48.
对于《西游记》的作者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我们对《西游记》所见方言词语统计归纳之后,调查了江苏省的56个方言点,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认为作者是江苏淮安人。通过分析江淮官话特征词,认为江淮官话有"南染吴越"特色,个别吴语语法上的特点,则可能因语言系统之外的原因而掺入。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主题“宗教说”以及《西游记》“游戏”论的分析,认为作者是借用宗教的外衣,运用游戏的笔法来反映所处时代的风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50.
结合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和其他相关材料,小说《西游记》的创作的心理动因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他的人生经历看.其童年经验的潜藏对他后来创作的个性,作品的独特意蕴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他的才性气质的充润也对其创作有重要影响。其次,从传统和时代看,其外在辅就的心理动机也分两个层面。1、文化传统的承传与发扬:2、时代氛围的濡染与刺激。此种探讨对合理解释其主题以及某些艺术评价提供了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