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当然也有入门的学生,他们却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  相似文献   
42.
吴迎霞 《黑河教育》2014,(11):60-60
正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2.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3.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2.体会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教学设想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感悟作者抒发的热  相似文献   
43.
吴燕 《阅读》2014,(36):7-9
<正>语文课应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管怎么教都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的语文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具备生活情境的语文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一次习作课上,我让学生说说这个季节(秋季)有哪些庄稼,原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谁知,不少学生无法回答。现在的孩  相似文献   
4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道出了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王崧舟老师教学的《去年的树》(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正是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线,并将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5.
赵孟頫的<后庭花>是元曲田园小令中的佳作,曲词清馨明秀,摹景如诗如画,并以极简省的笔墨塑造了可爱美丽的采菱女形象,为读者展现了元代采菱曲的迷人风采.  相似文献   
46.
叶笛     
两片树叶在农家孩子的嘴里变成了连绵的歌声婉转,悠扬似一只夜莺流连于山间枝上氤氲出一片如诗如画的遐想城里的孩子见了悄悄地模仿将树叶擦了又拭放入口中等待别人来赞赏却怎么吹也吹不响农家的孩子笑了——不要擦,不要拭擦掉的是绿草的清香拭掉的是花朵的芬芳叶笛@蒋双超~~  相似文献   
47.
<正>朗读是学生接触和感受课文语言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抓住关键词,增强语感朗读教学应把握好句子中的关键词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这一句抓住"要""再"的重读,来感悟肖邦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48.
49.
教学主张:行思合度,学然后教。"玩"在例前,"学"在例中,"行"在例后,把学习交给学生,把快乐留在课堂。"作为仓老师工作室的一员,首先得做‘智慧树’上那只灵动的猴子。""是猴王……哈哈。"一群男老师起哄着。"要做猴子你们做,我们只想做一只飞翔的百灵。"女教师们立即"纠正"了我们的起哄。这虽然是工作室活动间隙数学教师们偶然的笑谈,分明也是我们每一位成员的真实写照。打开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网站,进入"智慧树小数网",点击"俱乐部简介""新闻中心""教师  相似文献   
50.
叶欣蕾  秋叶 《小学生》2014,(11):14-15
虽已是早春时节,可却有片片黄叶飘落,看来,它们一时间还无法适应这姗姗来迟的春天呢!春风轻抚,残叶飘零。好一幅如诗如画的佳景,却难免令人触景生情。我默然看着那被风儿玩弄的叶子,它们时分时合,明明近在咫尺,可又好似远在天边。恍然间,它们勾起了我对那忽冷忽热的友谊约定的记忆。俗话说得好,友谊就像橡皮筋。两个人越亲密,就越不会受到伤害,但同时放下友谊,两个人都会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