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9029篇
科学研究   421篇
各国文化   129篇
体育   838篇
综合类   641篇
文化理论   228篇
信息传播   1432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459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1251篇
  2013年   1055篇
  2012年   1117篇
  2011年   1184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776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明清时期盛行于江南的丝竹音乐作为一个具有江南地域文化的传统乐种通过不同的多种途径和社会层面传承至今,它经历了盛行、衰退,甚至濒临消失的过程,目前在政府的号召下正在对它进行挽救。笔者通过对江南丝竹音乐传承情况的调研,认为江南丝竹音乐同其他民间乐种一样,是在特定时空和生活状态中由某个群体所创造出的一种文化,它涵盖了这个群体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同与态度;它建立在一个"自足"基础上获得"自满"的生存状态中。因此,对它的继承不仅仅是技法上的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72.
吟诵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吟诵的传承和推广中,要充分发挥高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示范作用,利用高校的研究优势、学生优势和宣传优势,积极抢救、采录、整理原汁原味的民间吟诵资料,搭建分享、研讨、交流、传承吟诵文化的平台;举办各级各类吟诵教师培训班,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吟诵师资队伍;在学校开设吟诵课程,加大课程研发和教材开发的力度,促成吟诵回归教育体系;以文化社团为中心,持续开展校内外吟诵展示活动;大胆创新吟诵传承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将吟诵融入跨文化交流和培训,构建全方位的吟诵文化宣传体系。  相似文献   
73.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读《教书,不简单》的感受,那就是,"不管外在环境如何,人仍然可以创造并坚守着自己诗意而神圣的精神生活(钱理群语)",曾纪洲老师就是这样。读着曾纪洲老师山野一样朴素而美丽的文字,感受他山泉般清澈的思想与智慧,我禁不住对他献上我最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74.
中国传统音乐丰富多彩,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发展。虽然传统音乐在如今的高中音乐教材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但尚未被学生很好地接受。高中音乐课堂中,要开展好京剧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可以尝试以流行音乐为桥梁,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教学;注重学生京剧表演实践。通过一系列创新教学措施,让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5.
樊凤琴 《甘肃教育》2014,(17):98-98
正一、转化情绪,唤回理智面对突发的、出格的、"难以容忍"的事件,我们往往动辄呵斥,先自失态,最终结果也只能是压而不服,"训"而不听,很难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然而,倘能于瞬间自我控制、化解负面情绪,则又会是另一番景象。一次,我将到教室,看见某同学正用力踹门,恰逢下雨,泥水弄脏了门板。里边还有同学与之对抗叫嚷,简直不亦乐乎。见此情景,我很生气,差点怒  相似文献   
76.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显示出无比光芒灿烂的艺术内涵。然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这门艺术渐渐退去了璀璨的光芒,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要加大这门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将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传承发扬下去。而学校则是这门艺术传承的一块阵地。  相似文献   
77.
王磊 《语文知识》2015,(4):19-21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教材瘦身、学生减负、教师减压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删减中小学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这看似简单删减的背后,隐含的却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毁民族文化基因。失去民族文化传统如同失守精神家园、失去思想灵魂,这样的民族注定会迷失方向,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  相似文献   
78.
韩青惠 《辅导员》2011,(18):9-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人才选择,鼓励个性化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那么,在各地各校具体的教育实践层面上,如何体现多样化人才观念?无疑,选择和路径也是多样的。"诗意"与"诗教",这是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的选择。  相似文献   
79.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我国民乐源远流长,它们以其浩瀚宏伟的气魄、厚重博大的文化承载以及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流淌在数百年来音乐史的长河之中,它一旦深入到人的心灵,成为人格完美的元素,受益的不只是学生,而是整个民族和社会。因此,青少年民乐教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孕育民族之情、人格之美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80.
《望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及其教学演绎。在教学中,教师可在朗读文本,积累语言中感悟月亮神韵;在批阅"幻想之月"中抒写月亮情怀,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要少分析讲解,多诵读感悟,通过朗读感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透彻内化之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