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42篇
科学研究   22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2009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这次获奖的3人中,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罗尔·格雷德都是女性。迄今为止的195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中,包括她们2人才只有10名女科学家,是首次由两名女性同时摘得这一桂冠。3名科学家的研究推进了人类对细胞的了解,进一步揭示了遗传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他们的研究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美国《科学》杂志于3月14日在线发表这一研究成果。由于此前和量子霍尔效应有关的科研成果已经3获诺贝尔奖,学术界很多人士对这项“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重要成员”的研究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期望。那么什么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它的研究为什么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兴趣?它的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王平 《百科知识》2013,(1):18-20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的约翰·戈登和日本的山中伸弥,因为他们发现了生命可以通过克隆而逆转。但是,这一发现的另两位重要人物——克隆羊多利之父,伊恩·威尔穆特和基思·坎贝尔却未能获得诺贝尔奖。同样,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缺少了吴健雄。两相比较,会获得一些启迪和答案。从"宇称不守衡"谈起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惊人的相似。吴健雄被誉为东方的居里夫人,她与李政道、杨振宁一道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原理,后两者是从理论上提  相似文献   
104.
《科教文汇》2013,(36):F0004-F0004
威廉·爱因托芬(荷兰,1860-1927年),因发现心电图机理,于192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囚托芬,1860年5月21日出生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爪哇岛。10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不久便随母亲回到了荷兰。1879年,爱因托芬进入乌特勒支大学医学院,跟随著名医学家、现代眼镜片的发明者杜德主修医学,6年后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1886年,他任莱顿大学生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105.
肖亮 《生物学教学》2002,27(4):43-45
从 190 1年到 2 0 0 1年的 10 1年间 ,诺贝尔医学奖共颁奖 92次 (1915年至 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 ,192 1年和 192 5年评奖委员会认为没有合适的成果而未评奖 ,194 0年至 194 2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 ) ,有 2 0个国家 (按获奖先后顺序依次是德国、英国、丹麦、苏联、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瑞士、瑞典、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荷兰、美国、匈牙利、阿根廷、葡萄牙、南非、澳大利亚、日本 )的 175人获奖。在诺贝尔奖走过百余年历史的时刻 ,回顾其方方面面 ,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1 要获得诺贝尔奖需要科学家具备科学家气质科学家要…  相似文献   
106.
余玮 《职业技术》2006,(9):23-25
这是一位谦逊但爽直的老人,思路清晰而敏捷,话语坚定而自信。白皙的肌肤、得体的着装、慈祥和蔼的微笑.很难让人把李方华院士与古稀族的老人联系起来。更难想到,这位精神矍铄的长者,竟然和枯燥的物理学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并且是中国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的开创者、中国建立并发展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代表人物,那单薄的身体里的分量是这样厚重。  相似文献   
107.
诺贝尔科学奖为标志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主要来自于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无缘诺贝尔科学奖原因很多,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科研、师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切切实实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亲吻”诺贝尔科学奖,否则,就不会筑起通往诺贝尔科学奖的“通天塔”。  相似文献   
108.
诺贝尔故事     
《科学启蒙》2012,(5):56-56
实验室里雾气腾腾,诺贝尔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你也写份自传吧。”  相似文献   
109.
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透过杨振宁的科学道路和教学生涯,我们不难发现杨振宁不仅是一位当代卓越的物理学大师,而且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杰出的物理教育家。杨振宁的物理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0.
邓立新 《新疆教育》2012,(7):131-133
科学的前沿向来吸引攀登者的目光,尤其做出的成就令人鼓舞,人们攻克难关,尤其需要耐心、勇气,智慧和寻找巧妙的方法。本文感慨2009年度化学诺贝尔成就的闪耀之余,简要介绍科学家们的努力程度,探索过程的同时,结合相关方面研究成果,作一些综合概说,试图有些初浅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