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通过对《后汉书》神话材料的整理、归纳与分析,认为《后汉书》神话延续了史汉历史著作的传统,开国君主以感生的形式出世,但是天人感应的内容由过去的专门性转向一般性,分为瑞应与灾异两个方面。谶纬思想经过汉光武帝的发扬,全面体现在国家与社会事务中,不仅是封建迷信,也包括政治智慧。这些神话反映了作者的远见卓识,仔细分析这些神话,发现都与华夏文明有关,具有中华文明一体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2.
崔冉 《文教资料》2012,(12):95-96
《谭史斋论稿四编》是葛志毅老师继《谭史斋论稿》(2001)、《谭史斋论稿续编》(2004)、《谭史斋论稿三编》(2006)之后的又一力作。《谭史斋论稿四编》是"金景芳师传学者文库"之一,主要对秦汉时期天老与黄老、纎纬河洛受命学说和儒家的君子道德责任伦理等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重大学术问题作了集中论述,具体内容包括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史学:中国文化托命之本,中国古代姓氏制度与宗法分封体制,中国古代的记事史官与早期史籍、论夷夏与一统等。  相似文献   
53.
论谶纬学说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谶纬学说所体现出的学理论:天人相应的物感说、引事见世的反映论、咏怀言志的主情性以及神采飞扬的想象等,是汉代学思想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汉赋的内容、艺术形式、美学特征,并促进了小赋体式的形成,显示出了一定的学价值。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从大、小传统的角度,以谶纬之学中的《易纬》为个案,探讨其渊源、思想成分、在两汉之际的兴起、传播以及在魏晋之际的衰落过程,进而讨论大、小传统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借鉴与利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这一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与补充。本文认为,谶纬作为大传统的载体,其内容庞杂,包含了众多小传统的成分,并且在流传当中不断吸收当时的小传统,以完善与发展自身。魏晋之时,其核心的“天人感应”思想被摒弃,其理论的合理成分被小传统所吸收而走入民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5.
《资治通鉴》当中曾提到了冬季“桃、李华”一句。那么如何理解“桃李华”呢?笔者认为应当从古人认为的祥瑞或灾祸因素,即后世所谓的谶纬思想以及自然因素这两方面来考虑。按照古人的理解这是一种灾祸;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出发,汉朝出现“桃、李华”现象也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56.
谶纬产生于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内容博杂,可以较好地为政治服务。三国时刘备集团与其他政治军事集团一样,也积极利用谶纬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蜀汉的谶纬活动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表现在刘备的称帝和巩固统治上,后期则是蜀汉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士人利用谶纬进行的反蜀斗争。  相似文献   
57.
文章在考察天人观念的历史流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以王符“气”论、仲长统“人道为本”思想,以及曹丕黄初二年废因灾异杀人臣的旧制为代表的汉末天人观念与汉末文人主体意识高涨、众制蜂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宋书·符瑞志》是沈约"补前史之缺"之作,现拟以《宋书·符瑞志》中远古至周代为研究范围,通过对文本细读,对其中帝王谱系与谶纬叙事进行考查,以探究沈约如何取择诸家以自成。  相似文献   
59.
汉代瓦当艺术是我国瓦当艺术发展的鼎盛时代,其艺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道教思想在汉代艺术的表现和谶纬学说对汉代瓦当艺术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从本质上说,谶纬是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诠释手段、以经学与神学合一为根本理念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现象,是今经学制约君权、指导政治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在特定政治背景下,谶纬被一些人所利用,为争夺王权服务。东汉初年,统治为了巩固君权的需要,有意识地对谶纬加以改造,使其失去了对政治的干预作用,而成为解说封建伦常的某种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