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小学教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教师教学给他们后天成长和发展可谓意义重大,本文力求结合我本人工作经历浅谈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才能更有利于中小学生更好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2.
叶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歌理论家,以反对复古、提倡革新为诗歌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主要体现在诗歌发展观和诗歌创作论中。在发展观中,叶燮围绕“创”论证了只有创造才能推动诗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创作论中,诗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更是诗歌创作的必然前提与条件,主要体现在他的“才、胆、识、力”的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隋唐服饰开放大度、雍容华贵、兼收并蓄等风格的形成原因,从文化的多元化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纺织业的迅猛发展、频繁的对外经济往来与国力的不断强盛所形成的物质基础;唐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豁达大度和开阔胸襟,所形成的宽松环境基础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左手红帕,右手绸扇,身着一袭洁白的舞蹈服,伴随着节奏感极强的音乐,挥臂,扭胯,转身,开扇……他率领着一群老太太尽情地舞动着,一头银发飞扬,满眼笑意盈盈。——这就是我的舅爷爷。舅爷爷原是位乡村教师,已在那座古旧的乡村小学工作了三十余年。他尽心尽责,深受学生喜爱。年轻时,学校曾有过抽调进城工作的名额,同事们纷纷谈论,认为实力过硬的舅爷爷应该是不二人选。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由于平日不懂得讨好领导,舅爷爷白白错失了这样一个好机会。人们扼腕叹  相似文献   
15.
前后《赤壁赋》堪称苏轼散文中的"双壁",通过对两篇赋的对比研究,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苏轼文风的绮丽华美,挥洒自如,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面对逆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唱和历程长达40年,约略可分为4个时期。他们遵循"相戒""相勉""相慰""相娱"的创作初衷,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不同背景下,赋予唱和诗多种功能。其所抒写的固然都是一己之情怀,但其中往往融入家国之思和身世之感。两人势均力敌,作品难分高下。不过,刘禹锡唱和诗中所表现出的豪迈、壮阔胸襟和旷达、乐观情怀以及生生不息的辩证法思想,却是白居易诗所缺少的。而刘禹锡诗的含蓄蕴藉,也曾让白居易自愧弗如。  相似文献   
17.
《雅舍》向我们展示了梁实秋在抗战期间避寓山城,又遭主流文学家批判的生活无奈,人生无奈,但作者虽逢无奈之遇,却显示出自由洒脱的人生襟怀、恬淡自然的旷达心境、随遇而安的生命意识,表达了他于清虚、旷达的境界中享受品味人生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2008,(7):54-55
他缔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他是万千读者追捧的偶像,他的名字叫古龙。然而,古龙除了惊世骇俗的才华,更有着超越常人的处世智慧和宽广胸襟。经过多年艰辛的打拼之后,古龙终于在文坛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金庸先生更是对他推崇不已。两人相识之后,就常常结伴同游。后来,古龙因为一些债务原因,手头有  相似文献   
19.
秋,在大多数文人墨客的笔下总是衰颓萧条、凄凉冷寂的象征。如《秋风引》一诗:“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让人感受到悲秋的凄凉和游子思家的感伤。《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同样如此“: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写深秋的景色。你看,在那幽静的小山路上,秋霜重得连远处都看不清楚,这里的“幽”字更加突出了悲秋的凄凉和幽静。“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枯黄的落叶覆盖了整座桥,荒凉的村庄也只剩下了古木,作者自己触景生情,由这种幽静、凄凉而联想到自己,变得“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再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岁月荏苒,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迄今已经整整十年。当年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国别、民族、肤色和信仰各异的朋友们相聚怀柔的动人情景,今天依然如在目前。同样是1995年,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女性文学委员会”宣告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