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099篇
科学研究   412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202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5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文章就大学生犯罪的新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广泛的调查论证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3.
凌萍萍 《科教文汇》2012,(31):200-202
司法工作人员与行政执法人员又是职务犯罪高发群体,其犯罪原因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其犯罪与其职务密切相关,犯罪原因既具有一般职务犯罪的特征,同时也有着其特殊性,其执法方式与执法理念均是其职务犯罪形成的重要促成因素.  相似文献   
144.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单位犯罪主体资格。其法理依据在于:一人公司符合单位犯罪主体资格法律确认;一人公司刑法单位人格不同于自然人人格;一人公司单位意志与自然人个人意志相区别和一人公司为单位谋取利益与股东利益之界分等。同时,对于一人公司刑法单位人格否定情形,不再以一人公司单位犯罪定罪处罚,而直接追究相关自然人刑事  相似文献   
145.
《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罪"吸纳。反观该次刑法修正案审议的全过程,"恶意欠薪"这一行为是否应犯罪化一直颇有争议,虽然现在已然尘埃落定,但其中的争议点仍旧值得我们去思考:一种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否必须入刑?如何判断罪与非罪的分界点?通过对刑法谦抑的研究,笔者认为,社会危害性并非是犯罪化的充要条件,刑法谦抑性是把握罪与非罪的"度",因而"恶意欠薪"犯罪化应有条件。本文中,笔者从罪之谦抑和刑之谦抑的角度,结合自己理解的谦抑理念,对"恶意欠薪"犯罪化的条件做出了简要分析,并简单评价了《修正案(八)》的合理与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46.
赵泽碧 《继续教育研究》2006,(1):176-176,F0003
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酿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直面网络、拒绝诱惑、迎接挑战”的对策思考,以期能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空间提供一片圣洁的蓝天。  相似文献   
147.
在现实案件中,民事侵权与刑事犯罪常常交错相生,难以恰当地区分。同样是侵犯财产权益,但由于区分不当得利与财产性犯罪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对行为人实施的行为的评价以及对案例性质的认定也有着巨大差别。如何正确界分不当得利与财产性犯罪,不是仅仅需要民法学或刑法学学者的努力,而是需要两方学者的共同努力。本文认为,不当得利与财产性犯罪二者中属于交叉关系而非对立关系。将不法行为评价为不当得利,并不意味着不能被评价为财产性犯罪;反过来亦是如此,刑法中的财产性犯罪也可能会被认定为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相似文献   
148.
2012年年末,一个以生产杀毒软件著称的美国公司主办、由欧美日等国负责网络犯罪的官员参加的专题会议在日本东京都召开. 网络犯罪正在“质变”与会者通过各自的发言阐述了当今网络犯罪的具体情况。在网络犯罪中,罪犯无需亲自操作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国境进行违法活动。从这点上看,要想彻底消灭这种类型的犯罪非常困难。由于此类犯罪主要以赚取黑钱为目的,因此警方在搜查时往往把重点放在资金的流向上.  相似文献   
149.
全球化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也出现了风险频发的迹象。2010年上半年的连续六起中小学、幼儿园惨案给媒体报道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运用社会学的内容分析法,对2010年3月23日至2010年5月12日主要媒体对系列惨案的报道加以分析,并选取第一例案件的媒体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内容框架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下,对中小学、幼儿园系列惨案的过度报道,引起了社会恐慌,并很可能直接导致了犯罪仿效的发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媒体的一些措施,解读我国媒体风险议题传播和报道时应有哪些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0.
目前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受到侵害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这种现象有逐渐增加和严重的趋势,并向低龄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发展,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首先从青少年受到侵害分析: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