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8篇
  免费   5篇
教育   5616篇
科学研究   119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95篇
综合类   123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31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567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把握诗词这种体裁的核心内涵,向学生展示诗词的精华和底蕴,为学生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古诗词的迷人魅力。围绕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要点及其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西游记〉诗词赏析》生动再现了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表现了各色人物的性格特征,带领读者深入品味《西游记》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3.
谢晓艳 《现代语文》2011,(12):41-42
2010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第9题诗歌鉴赏: 送魏二 王昌龄  相似文献   
54.
55.
诗词     
正~~  相似文献   
56.
葛剑 《现代语文》2011,(10):72-7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内容包涵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艺术成就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如何在迷人深邃的诗歌森林中恰当采撷,引领学生自觉地品读、感悟,很值得探讨。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可供操作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57.
永州地域的文明发展形态,首先有先楚文明期,主要体现为舜帝君臣在苍梧南北的大量活动;其次为楚文明时代,从鬻子到屈原,文献传衍至今;其次有汉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唐之元次山、柳河东,宋之周元公、三苏父子、胡安国胡寅胡宏父子、张浚张栻父子、蔡元定蔡沈父子等等,圣贤并出,衣冠萃聚,謦欬亦传衍至今;惟汉晋诸贤,载在《零陵先贤传》中诸人,事迹星散,今人罕论。吴榕甫先生,生平遭际民国、共和国之替,事迹介于寓贤、乡贤之间,一日,先生哲嗣吴同和前辈见示其诗词遗稿,都十余首,予拜读之,觉其典雅,觉其珍稀。昔元次山尝叹"零陵徒有《先贤传》",若吴榕甫先生,其遗文散墨不当首予表彰乎!  相似文献   
58.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古代文人表达其情怀和抱负的一种特殊文体,只有好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古诗词的教育作用。那么如何使古诗词教学达到好的效果呢?一、当前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状况(一)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由于很多教师将古诗词当作应付高考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讲解古诗词的意思,起到一个翻译的作  相似文献   
59.
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脚诗宋词,浸濡着“洚陛的智慧”和“生命的体验”,弥漫着“真”与“善”,给人最真切的美的体验,以持久、细腻、真挚之美倾城倾旧,感动人类。但我们的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很难指引着学生深入这座“宝山”,去探骊得珠,去寻美探幽,大多数学生对选修课《唐诗宋词》的感觉是“很敬畏”“很麻木”,甚至敬而远之,干脆不去选修。  相似文献   
60.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首发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分为蒙学基础、诗词美学基础、经典子集研修、传统文化与艺术4个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