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442篇
科学研究   125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谈赏识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赏识是一种心态,是爱的升华,是内心深处对别人某些个性特征的情感体验和倾斜,因此,班主任要能赏识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72.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成了时下家长的一大难题。应当说,如今学习、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应好好珍惜,自觉加倍努力: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喜欢与家长“对着干”,甚至干出令家长困惑、社会不安的事来,对这类孩子,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束手无策.其实,打开锁要有对号入座的钥匙,教育好孩子也并非就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73.
黄秀琴 《现代家教》2003,(12):12-12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重孩子。”这位哲人的话说得很好。但是,很坦白地说,在如何尊重、教育孩子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做法却使人很难理解:  相似文献   
74.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04,(4):70-72
赏识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运用赏识教育,首先要正确选择道德行为,赏识的应该是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一般的概括性行为。除了要有普遍性外,还要有针对性。任何的表扬都应让学生感到是有理有据的,是学生自己努力和能力的肯定,过与不及都有损初衷。其次,要正确选择奖励,以虽多次奖励但不至于引起学生迅速的满足为原则,而且不必时时运用物质奖励。不少场合,向学生微笑,表示亲昵或口头表扬,同样能产生良好的强化作用。这样就会避免学生产生“拜金主义”。第三,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表示赏识,不要延搁太长的时间,而对学生的过错要宽容…  相似文献   
75.
时锋 《河南教育》2004,(5):48-48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比较不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因此,表扬作为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美,一方面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积极的学习行为,从而促进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和学业上的成功;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自我认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6.
77.
谈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简要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相似文献   
78.
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以实训为纲、理论为线,注重实际运用,综合运用情景模拟、赏识教育、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口讲、有话讲、争着讲、抢着讲.而考核方式的改革,则真正反映出学生综合技能的高低.  相似文献   
79.
赏识的力量     
范雅睿 《甘肃教育》2011,(21):31-31
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赏识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即“赏识——发展”教育的简称。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肯定和赞扬是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是激励学生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学生的潜能便会奇迹般地表现出来。所以对教师而言,赏识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理念的主流。  相似文献   
80.
陈亚荣 《甘肃教育》2011,(23):27-27
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造成学校的各个班级程度不同地存在“后进生”,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该采取何种措施使“后进生”重树自信呢?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觉得赏识教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