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295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寓论断于叙事"是历史文献记录历史的主要笔法之一,本文试图借鉴这种笔法,探讨在电视报道这种鲜活的叙事方式中,如何巧妙地传递信息、表达意见。  相似文献   
53.
一段诙谐的小品.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曲动听的歌声.一个逼真的表演.都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有形、有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经常以他那亦庄亦谐的表演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直观,课堂也因此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同样,在数学课上,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堂表演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架起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桥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4.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巨著,它对中国的文学是总结是归纳。总结的是前世的文学创作,其中对于孔子修《春秋》所使用的"春秋笔法"有其独到的评论,并且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春秋笔法在当时的发展;归纳的是文学创作方法,在其中显现了"春秋笔法"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高中数学中情境的创设时教师和学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长期的教学工作。教学需要方法。但是不能使用单一的方法,情境教学的创设有很多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文章将对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6.
教学参考书在“练习说明”中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一句中的“于”字解释为“被”,这似乎令人有些费解,而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认为此句中的“于”字应解释为“从”。  相似文献   
57.
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坐沐其中,不禁想起会稽山阴兰亭的那场修禊盛会,还有那篇千古名传的佳作——《兰亭集序》(以下简称《兰亭》)。在《兰亭》中,王羲之的情感由乐至痛继而又悲。开篇羲之用清新愉悦的笔调叙写了暮春三月文人雅士集会兰亭之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相似文献   
58.
师心论通过圆融处理物我关系,形成了物我双观、两忘与合一,成为盛唐诗歌基本的观照方式。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搜求于心”,成为中晚唐诗歌创新的出口,推动了险怪诗风的发展。晚唐“心师造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活法为诗,成为宋调中的唐音论,被作为宋诗救弊的参照。  相似文献   
59.
放眼当下的语文课堂,“读写结合”已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公开教学,几乎达到了“无课不练笔”的地步,批注、补写、仿写、扩写……形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然而透过繁华热闹的表象,我们看到了离题万里的“假练笔”、错过时机的“空练笔”、缺失引领的“浅练笔”,这些“练笔”只是课堂作秀的“点缀”,不仅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甚至破坏了教学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60.
在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受教过程处于与施教过程不同的语境化组织结构中,对内容的解读具有能动性。受教育者能够有意识地、能动地参与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其观看的过程实质是视觉思维运作和心理活动综合作用的内化于心过程。依据受教育者从观看到接受再到产生行为动机的逻辑演进,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机制表现为反映内容吸引力与受教育者注意力之间矛盾的注意凝聚机制、反映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接受可能之间矛盾的心理接受机制、反映知识型掌握与实践型掌握之间矛盾的行为意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