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汉武帝刘彻对蹴鞠具有矢志不移的情感,即使在醒悟到玩物会丧志之后,也只是减少而不是放弃,并因醉心于此而引发了全国上下的蹴鞠时尚,促进了蹴鞠在汉代的兴盛,进而影响到汉代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初中生》2010,(6):15-15
足球运动发源于中国,古时称蹴鞠,相传是黄帝为训练武士而发明的(不知道当时这些武士是踢球呢,还是用球来当作踢人的工具),发源地在山东淄博。  相似文献   
63.
宋代蹴鞠社团"齐云社"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的蹴鞠社团在宋代诸多史籍中有零星记载,其中以南宋的"齐云社"最为著名.以"齐云社"为代表的蹴鞠团体主要担负着制定蹴鞠比赛规则、组织赛事活动等职责与任务,对宋代蹴鞠运动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蹴鞠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对经我国专家论证、国际足球联合会认定的“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淄博临淄的蹴鞠”展开研究,发现崇武尚射的东夷文明奠定了诞生蹴鞠(足球)的基本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古都临淄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孕育并发展了中国的足球;千百年间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的足球伴随着我国元代的西征传入欧洲,最终形成今天这种由中国人最先发明、英国人加进了踢球规则、全世界普遍流行的足球运动。  相似文献   
65.
蹴鞠运动是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中起源最早、历时最长、开展最为广泛的一项活动。它起源于皇帝时期,在汉唐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到宋代呈现鼎盛之势,明清时期由于综合复杂的原因逐渐走向衰败、消之。对蹴鞠运动的兴衰进行研究,以期向世人揭示古代足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6.
《名都篇》写作时间在曹丕代汉不久,而击鞠这项体育活动最晚在东汉末年已经出现。汉代旧籍的记载证明东汉时代确有马球活动。  相似文献   
67.
从磁州窑枕看宋代民间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只宋代磁州窑头枕上,就有如此丰富的宋代民间体育大放异彩,并为我们今天保存了大量宋代民间绘画及宋代民俗学的史料,反映出体育娱乐在人们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传统的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8.
喵喵 《今日科苑》2014,(7):81-84
<正>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cùjū)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2006年5月20日,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蹴鞠,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甚至国家军队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技能和体育运动,也就是今天足球的起源,它作为汉族重要文化影响了其它民族,直至渐渐传播至世界。战国以来,蹴鞠历经千年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直至清代中期最终在中国逐渐消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  相似文献   
69.
刘溪 《百科知识》2013,(12):56-57
如果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古代体育舞台上,男子演主角,演绎着一幕幕阳刚大戏;女子唱配角,附和出一曲曲阴柔小唱。主、配角一唱一和,完成了中国古代体育的精彩表演。总体来看,在男权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女子所参与的运动项目以灵巧性为主,以趣味性见长,以下介绍几种传承久远、参与者众的古代女子体育项目。蹴鞠  相似文献   
70.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学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汉代蹴鞠的场地、球门形状、比赛人员、景福殿鞠城的设置进行系统研究考证,还原出一个较为符合历史的汉代鞠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