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92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79篇
体育   88篇
综合类   112篇
文化理论   59篇
信息传播   2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2010年8月下旬,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民俗学学科与韩国历史民俗学会合作主办的中韩历史民俗与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参会者主要为韩国历史民俗学会成员和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也有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大会就历史民俗学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中韩历史文化交流(尤其是温州地区与朝鲜半岛的交流)、温州区域文化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62.
在礼尚往来的交往过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交往习俗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一个总的发展趋势,就是在交往中总是"人、物、事"这三个因素精神性追求的增长;这三者的完美追求和交融,构成一个时代交往习俗和文明的标志。通过对这种"交往与馈赠"习俗的透视,可以折射出不同时期它所包含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63.
语文教材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新课标也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鲁迅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在教学鲁迅作品时,合理运用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发掘更多样的文本解读视角,丰富文本意蕴,助力深度教学。我们可以结合民俗文化资源开展文本解读,也可结合民俗文化资源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民俗文化已成为幼儿园区域活动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德育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地方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表现性区域活动的作用,并提出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角色区域、美术区域、建构区域、表演区域的策略,以期给幼儿提供接受优秀地域文化教育的机会,同时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65.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不容忽视。以石狮市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为例,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提出完善翻译生态环境的建议,充实民俗文化翻译领域的研究,促进石狮市民俗文化的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66.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朝臣发起海运取代河运大讨论.主张恢复海运的大臣为能顺利实现海运漕粮,提出将元代废弃的胶莱运道加以修治,以发挥其济海运的功能.但是整修并没有全线贯通,还有分水岭30里没有开通,以致胶莱运河终因各种原因搁置而功败垂成.但是胶莱河道部分贯通确实也为当地民众带来了一定便利.  相似文献   
67.
68.
69.
潮州地区地名存在许多异读现象,它们既反映着历史痕迹,又蕴含着方言印记.对潮州地区三县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潮语中地名异读现象,可将原因归纳为文白异读、古音遗存、约定俗成、雅字替换等四个方面.潮州地区的地名异读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且并不是只受单一因素而决定,这反映了潮州地区古朴的语言文化、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70.
客家民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其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文章立足当地,从客家民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二者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不断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