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93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100篇
体育   297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1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清水道教音乐自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肃省的清水道教音乐的神秘面纱从此在我国人民眼前进一步展开。本文将针对清水道教音乐的表演形式进行一定的阐述,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文人高频率、集中的以“斋”为号是元代独有的现象,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二:一是道教对元代文人生存状态的的影响,二是异族统治下元代文人独特的士人心态,包括对老庄思想的崇尚及共同的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33.
旅游产品竞争力是旅游业竞争的核心,而旅游产品的竞争不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旅游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武当山为例,用SWOT分析法,揭示了武当山市场竞争的优势与不足,机遇与威胁,并由此提出了提升武当山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4.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元代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5.
综述二十年来云南道教的研究成果,介绍相关专著的内容,按照云南道教史、道教与云南少数民族、云南洞经音乐及云南道教名胜四个方面对相关论文归类评析,展望云南道教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36.
道家道教思想对杜甫中晚年时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这不但表现在他的两首同题《望岳》诗中,也表现在他的其他诗歌作品和寻仙访道的行为中。杜甫中晚年时期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发生的这些变化并非是生命的放逐与堕落,而是他由生命的外在追求向生命内在本原回归,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7.
丽水区域的“观庙庆典”民俗音乐活动传承、衍变、发展至今,已形成不同的表现形态,并具有一定的民俗音乐品位和层次。挖掘、搜集、整理、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钱塘江源头开化绽放着一朵根艺奇葩: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以根艺为主题创建的生态文化公园,它以根艺、盆景、奇石、枯树为载体,浓缩了钱江源自然风光和浙皖赣三边风土人情,将根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中华石文化、植物文化等传统文化融于一体.该园占地36亩,投资1.5亿元.……  相似文献   
39.
道教科仪中,公牍文是神人沟通的重要途径,它是"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所增益而成.道教科仪公牍文大致可分为盟誓类、章奏类和关牒类,其品种繁多,与现实公牍文具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但又具有不同于现实的宗教特征.文辞简明质朴是道教科仪公牍文共同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40.
我国对宗教实施管理,是从佛教开始的。随着道教的勃兴,封建王朝对佛教、道教都陆续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时间大致在东晋南北朝。基督教自唐传入后,亦纳入政府管理,元朝还为之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明清对僧、道之管理,多沿唐以来之旧,皆领于礼部祠祭司。唐以后,我国的宗教管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