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名篇。两篇文章及其作者范中淹和欧阳修在很多地方值得比较研究。二人的生活经历颇为相似,他们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命运则一同随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共浮沉。经历了"文人参政"的失败,二人终归"文人"和"文章",历史给了他们多一份忧国忧民的感怀,也给世人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2.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这两句诗出自《孔雀东南飞》,历来被认为是互文修辞的范例。《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董鸥老师《“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是互文吗?》一文,从互文的定义和生活的情理出发,认为这两句为互文的观点并不妥当,而应为“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词序倒置交错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为定量研究《醉翁亭记》的英译,引入语料库范式,对语料库翻译学进行了概述,包括国外和国内的研究;从三个方面总结了《醉翁亭记》的英译研究——对文化因素和翻译标准等的研究、对单个译本的评析研究、对两个或多个译文的对比和评析研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研究随意性大、理论研究落后、研究视角狭窄;提出了《醉翁亭记》汉英平行语料库构建的具体举措:语料的搜集及电子化、双语文本的预编辑、双语语料的对齐、双语语料的标注、语料的检索。  相似文献   
104.
许寒梅 《初中生》2007,(7):53-54
欧阳修在他的传世美文《醉翁亭记》中,交代了他“醉翁”之号的由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欧阳修为什么要自号“醉翁”呢?“醉翁”一号又蕴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105.
结合《醉翁亭记》课例,说明语文课堂模型建构引入还原思维的具体方法.课例主要阐释了还原思维的实践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每一个孩子,提高课堂效率,终极指向思维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6.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云:“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初中语文课本第6册注释为“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笔者以为“酣”字释为“尽兴地喝酒”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7.
乔舟 《现代语文》2004,(1):27-27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课本及与之配套的《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苏教版)(第五册)都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句译成“远望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这里,均把“深秀”解释为“幽深秀丽”。即“深”是“幽深”,“秀”是“秀丽”。徐中玉、金启华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对此也作了同样的解释。笔者认为,这样理解会遇到下面两个问题:第一,课文研读从全句来看,“深秀”和“蔚然”都是描写琅琊山的,说远望琅琊山“草木繁茂”(蔚然)讲得通,而说…  相似文献   
108.
据传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因常去琅琊山游玩,与山寺和尚智仙结为好友。这位和尚专门为他在山上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很感激,用自己的别号给亭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了一篇章《醉翁亭记》。章写好后,抄写多份,由衙役张贴各城门口,并敲锣打鼓,向过往行人征求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09.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名篇佳构。本文主要从两篇作品来考察范仲淹和欧阳修二人的人格和个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印证“文如其人”这一著名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0.
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是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的两类基本范畴,就一般规律而言是对具体作家总的创作风格或一个流派的共同创作倾向普遍意义上的概括。欧阳修作为北宋坛的领袖人物,他主张章应“明道”致用,提倡朴素平易、切合实用的风。所作的散简明畅达、抒情委婉,在注意脉结构、句法特点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