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66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75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魏晋时期的宗庙制度(立庙、毁庙、祭祀等)在借鉴继承古礼及两汉相关制度的同时,又依据现实社会的变化和郑玄、王肃对儒家经义的不同阐释而有所变易、创新,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典章制度沿袭中有损益特点的生动体现.以不循古礼、"渎乱不经"斥之,进而视魏晋时期为"礼崩乐坏"的黑暗时代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52.
孔子的人学方法论,是一个自发的环境熏染、自觉的社会引导,以“礼”为杠杆的“外君子化”过程和以“仁”为轴心的“内君子化”过程。这是一个人我双向同构的动态过程。这一成人方法论无论是从社会功能来讲,还是从哲学性质来讲,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3.
张曼凌 《班主任》2010,(2):43-44
1.人之常情。面对家长的盛情,一概拒绝,似乎不通人情。所以,对于答谢师恩之类的请客吃饭,学生家长送些鲜花、水果之类的礼物,还是可以欣然参加、坦然接受的。这既是对教师辛勤工作的褒奖,也是对教师工作出色的一种馈赠。同时,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认可,这会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说不定还能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54.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之为"君子"在于"德"。"君子"的内涵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是"仁",一是"礼"。"仁"是"君子"的内在根源——"情理"。追溯历史痕迹,"礼"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仁"、"礼"统一于"君子""文质彬彬"风范之中。于"君子""文质彬彬"的风范中,孔子解决了生民的"安身立命"问题。  相似文献   
55.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五经”是一套贯串全过程的教科书。“五经”对铸造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易》《礼》二经。《礼经》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汉民族思想的一部法典,为汉民族的生活方式规定了一套典章制度、伦理秩序,保证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稳定和绵延不断。《易经》奠定了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不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聚核。这两部经籍。凭借最古老的“经书”的权威、引导、制约、规定了汉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汉民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民族和东方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56.
5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断谴责当时的"天下无道",希望用"仁","礼"来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最后建立一个"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58.
魏克雄 《生活教育》2014,(18):97-100
正"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什么是德育?简言之就是品德教育,即通过教育教导,让孩子能够拥有社会所公认的良好品德并运用到社会日常生活中来。德育有什么具体要求?古人提出伦理五常"仁、义、礼、智、信",同时又提出待人接物的五种态度"温、良、恭、俭、让",再提出五种为人模范的节操"忠、孝、勇、恭、廉"。其实归根结底,一言以蔽之,惟"爱敬"耳。还是老祖宗归结得好——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  相似文献   
59.
坚守的力量     
在史诗大片《孔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性化的孔子。他的以礼治国得到了鲁国国君赏识,帮鲁国从齐国收复城池,扬振国威。可是,当削减计划失败,鲁国公不再用他,他只得率众弟子周游列国,饱受饥寒、战乱之苦。  相似文献   
60.
易雪丹 《文教资料》2012,(26):160-162
包世荣,字季怀,安徽泾县人,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卒于道光六年(1826)。主要著有《毛诗礼征》十卷和《学诗识小录》十三卷。包世荣是晚清一位重要的朴学大师,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其生平和著述的研究甚少,综合考察包世荣的生平经历和他的主要著作,对晚清经学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