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一诗流传千年,影响很大。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这位和王维交情很深的李使君的真实姓名和身世。本文通过对王维的出身和王维交游人物研究以及查找唐代李姓梓州刺史的记录和唐代墓志铭等文献和实物资料,进而整理出一个逻辑链,从而得出这位李梓州的真实身份是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恪曾孙李峒的结论。  相似文献   
32.
抗战时期,傅斯年、金毓黻、冯家升等人掀起了对中国东北史研究的热潮,他们的论著均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近代日本史家的东北史研究作为学术背景,重点探讨抗战时期中国学者研究东北史的动机、研究成果、研究的重点内容,勾勒抗战时期思想文化史中被忽略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3.
随着引进先进设备和改善作业环境,各新井建设井下重要峒室进行装饰,由于井下的特殊性,对装饰设计及施工有着特殊要求,既要满足美观、习惯性、环保理念,同时要便于施工。本文浅谈新型矿井井下中央变电所大型峒室装饰设计和施工管理。  相似文献   
34.
金晓邨(金景芳)和金静庵(金毓黻)是我国著名的东北籍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工作关系相识、相知,进而结成"甘苦与共,学兼师友"之谊。文中根据二人关于彼此交往之记述,对两位史学名家之间之交谊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35.
36.
九一八之后,傅斯年和金毓黻各著述一部东北通史专著,他们的论述皆有经世致用的治学旨趣,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感。但是,由于学术渊源和治史领域的不同,这两部著作在编纂特点上各具特色。文章以时代为背景,分析二者对东北史的编纂探索和研究动机,以展示三四十年代东北通史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康熙《卯峒司志》的研究分析,指出:康熙《卯峒司志》编修于土司时期,作为记录土司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8.
“汉洞”考     
依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汉洞与花山谜窟没有任何关系;汉洞的“洞”字与“峒”同源;据相关文献记栽,花山谜窟系因开采石料而成。  相似文献   
39.
“汉洞”考     
依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汉洞与花山谜窟没有任何关系;汉洞的“洞”字与“峒”同源;据相关文献记栽,花山谜窟系因开采石料而成。  相似文献   
40.
金毓黻在东北大学的任职与离职,以个案的形式,反映了民国时期大学教授与高校之间,教授和教授之间,教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他初到三台东北大学任教,原任教的中央大学不允,只能在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之间轮流授课。经过两年多的斡旋,终于辞去中央大学教职,专任东北大学教职。但在东北大学任职不到两年,他便愤然求去。此次从提出辞职到正式辞职,又历时将近一年,导致金毓黻离职的直接原因是1944年的学潮。此次学潮开始时,金毓黻尽力调节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但遭受少数学生的言辞攻击,此次受辱使他坚定了离开东北大学的想法。此外他与教授萧一山、高亨、丁山等人之间的嫌隙,东北大学学生成分的复杂化和学风的衰落,以及部分教师对金毓黻所倡东北大学使命的不认同,对其主办学术刊物未能积极响应,均是导致其在1945年正式辞职离开东北大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