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防卫过当是从正当防卫转化而来的,防卫过当是社会危害性较轻的犯罪行为,无过当防卫并非无限防卫。  相似文献   
42.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法侵害时所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行使正当防卫时必须把握正当防卫中的必要限度和重大损害,以避免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43.
新刑法对于正当防卫的成立范围较之旧刑法更为广泛,应当认真认定正当防卫的存在范围。新刑法对于防卫过当的成立作出了严格的限定,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新刑法并未增设特别防卫权,所谓的特别防卫权属于正当防卫的当然内容。  相似文献   
44.
正当防卫是用对不法侵害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制止其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的行为。正当防卫应决定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合法性的条件。防卫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就是防卫过当,应负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5.
《宜宾学院学报》2016,(5):98-102
假想防卫过当是一个复合性概念,是假想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竞合。假想防卫过当既有假想防卫的一面,又有防卫过当的一面。现有理论在面对假想防卫过当问题时难以兼顾假想防卫过当具有的两重性。假想防卫过当存在故意、过失和意外三种形态,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态以防卫过当的责任形态为准。  相似文献   
46.
正当防卫作为公民与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私力救济方式,在实务中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被一些学者称为"僵尸条款",违背了立法的本意.我国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后,针对当前司法实务中正当防卫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探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从根源杜绝此类案件司法进程...  相似文献   
47.
正当防卫是合法的,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而防卫过当则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行为。两者的界限就在于必要限度,但对此,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文章以张福林案件为例,对此进行了探析,并且认为:其必要限度应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且为在当时实施防卫的情况下所可能选择的最缓和手段之一;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也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但绝不可能是故意。  相似文献   
48.
廖灿 《大观周刊》2012,(6):21-21,12
摘要:正当防卫是阻却犯罪的事由,是公民进行私力救济的一项重要权利,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实施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构成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就是关键。而两者区别的关键在于防卫限度的把握,只要超过这一限度就会使正当防卫转化为防卫过当。  相似文献   
49.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们的一项权利,只有正当行使才能达到予期目的,如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防卫过当.本文较详尽地阐述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二者间的区别,及在实践中如何认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相似文献   
50.
韦苏 《科教文汇》2007,(2X):154-154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重要性、构成要件等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并阐述正当防卫的界限以及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具体内容,由此而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防卫过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