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3篇
教育   59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共和国及改革开放时代的著名学者梁漱溟,作为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实践家之一,有一身铮铮硬骨。当年知识界陈独秀、胡适等人倡导全盘西化热浪铺天盖  相似文献   
82.
陈独秀1920年武汉和上海两次南下之行在他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中起了重大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在行动上开始同情劳动者,积极参加工会活动,重视无产者的力量。  相似文献   
83.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革命启蒙呈现出的是一种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精神态度。其倡导的文学革命就是这一思维方式在文学领域的运用,而不是用其参与其他革命。然而,这种把理性原则当作救路的科学革命运动,并没有使作为个体存在的陈独秀在彻底反传统的勇气中品尝到克服民族危机的喜悦,在其自信的启蒙言说的背后,伴随着的始终是无法摆脱的重重矛盾。由此,其革命思维中相伴相随的神学沉思反而显示出深长的意味,这使其与历代革命者不能不有着精神情怀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84.
五四时期,陈独秀倡导新文化启蒙运动伊始。就把“人的解放”作为其主旨,肯定和张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个性解放与创造精神,希图由“人的解放”而达国家、社会的改造和进步。这一思想,在强调以人为本、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郑志明 《文教资料》2008,(26):96-98
本文对陈独秀译事译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述评.着重指出了现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史实不清、虚假转引、常识性错误、前后矛盾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翻译史研究者应当认真细致,应当带着批判眼光与怀疑精神进行研究,更不应人云亦云,而应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86.
中国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是从改革开放的1979年后开始的。此前。陈独秀头上有九顶帽子:  相似文献   
87.
本文欲就近来学界在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上所发生之争论作一辨析,笔者认为,党的“二大”以后,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阶段和前途出现了两种趋向的探索,右倾趋向的探索以陈独秀为代表,他把来自于共产国际的右侧观点融合发展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见解违背 不断革命论,后来,蔡和森把陈之理论称作“二次革命”论,这种概括有利于把陈之理论与其它的理论区别开来,应予肯定,正确趋向的探索以邓中夏,毛泽东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见解也证明了陈理论之错误,当然,陈之某些见解也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88.
《新闻界》2016,(17)
1932年10月陈独秀被捕使隐匿"地下"多年的陈氏重归舆论界视野。从自由主义知识社群的舆论阵地到国共党报、都市民营报刊,对陈独秀被捕有着不同的报道、评论取向,而陈独秀个人的生平和革命历史也在报道和评论中被唤起和重新解读,呈现了"断裂"、"对抗"、"传奇"为主要叙事策略的记忆文本。这些迥异的集体记忆既交织着不同政治社群分歧显著的政治认同,也反应了其时多元政治力量竞争语境下报刊建构集体记忆的政治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89.
陈独秀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从反对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指导路线出发,以托洛茨基主义为理论中介,通过独立总结苏联经验,在1940——1942年间的书信和文章中提出了建立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陈的道路同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一样,反映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际共运的一个历史特点,是对强迫推行苏联模式的反叛和惩罚。我们应从这一角度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曾是毁誉参半的人物:一方面可以说他是反清斗士、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者、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另一方面,他又曾背上右倾投降主义者、托派分子、叛党分子、叛徒、汉奸、国民党特务等多种骂名。那么应该怎样看待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