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87篇
科学研究   149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报道要准确;报道应给重新参与者留有余地;尊重个人隐私权;慎重使用照片和镜头;不对未加审讯的人妄加断语;公布人名时须谨慎小心。  相似文献   
12.
个人数据信息隐私权研究在欧美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一词源于英文Privacy,在《美国隐私法》一书中定义为:“隐私就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所有信息的控制;隐私就是对他人接近一个特定个人的限制。无论是身体的接近,还是对个人信息的接触”。  相似文献   
13.
近日,关于网络人肉搜索的是与非的争论愈演愈烈。笔者注意到,大部分人和媒体都把目光聚焦于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有网络暴力、网络骚乱的倾向。的确,近几年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大都有侵犯隐私权之嫌,但是如果一味地过分夸大它的消极影响,而无视它的积极作用,那么无疑是对人肉搜索的无限妖魔化。  相似文献   
14.
如何平衡隐私权保护和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最初由美国学者沃伦(Samuel Warren)和布兰蒂斯(Louis Brandeis)在19世纪末两人合著的著名法学论文《隐私权》一文中提出,此后隐私权概念广为传播,强调保护隐私和坚持新闻报道自由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本文试图分析英国媒体,主要是平面媒体,在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坚持舆论报道自由方面所作的努力。英国媒体管理的特色英国对广电媒体和平面媒体有不同的监管机构和法律条文。由于英国政府认为广播电视具有更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政府按照国会条令建立了专门管理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因新闻采访报道侵犯他人隐私权而引发诉讼的案例日益增多.由于我国的新闻法尚未出台.保护隐私权的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尽完善.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往往意见分歧较大。众所周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首要原则。但是对于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采访越深入.报道越真实、越具体,  相似文献   
16.
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重保护读者隐私权是美国图书馆界的传统。联邦调查局根据美国《爱国者法案》对图书馆、书店等用户记录的搜查是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美国图书馆协会是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最重要的领导力量。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得到了馆员、书商、出版商、作家、国会部分议员等的大力支持和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美国读者隐私权运动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余艳青 《青年记者》2006,(20):33-34
2005年12月2日《华夏时报》未经同意,在相关报道中不仅用了艾滋遗孤小莉(化名)的大幅脸部特写照片,而且将她的真名、曾用名、弟弟及其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父亲(现已去世)的照片和名字全部登出,还大量报道了未经小莉同意的其他隐私,这与当初采访时“不能用小莉的照片,不能用真名”的约定截然相反.作为小莉的监护人之一的靳薇教授被逼打官司,状告该报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这也是全国首例艾滋遗孤自诉侵害肖像权和隐私权案.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报道中的公众人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人物原则可以有效平衡公众知情权与公众人物个人隐私权的冲突。其基本价值在于为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标准,使对公众人物的报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障公众人物必要的隐私权。在新闻实践中正确运用公众人物原则需要正确把握保护公众人物隐私的度,对不同的公众人物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吴雅兰 《新闻知识》2006,(10):16-18
最近,关于王菲生“兔唇婴”一事更是被娱记和网站炒得沸沸扬扬,相关网页文章数以万计。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还专门就此作了一期媒体人道德与良知的节目。在今年3月26日央视的《实话实说》中,节目围绕着“明星隐私权和媒体报道权”的话题展开讨论,嘉宾李亚鹏大倒苦水,一吐两年多来他和王菲的私生活不断受到媒体报道和外界打扰的“切肤之痛”。在节目的最后,现场记者表示等两个月以后王菲生产时,肯定会有一场新闻大战。李亚鹏平静地表示:“我们商量过了,到时王菲将在家中生小孩。为了防记者,我们只能这样做。”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于是,“…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非常规方式,其被新闻业界正式或主动采用,是近代新闻事业在西方诞生之后的事情。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媒体经营的侧重点趋向商业利润的背景下,隐性采访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和大量的使用。然而,学术界却对隐性采访持相异的看法。原因在于其在法律上缺乏明保护但却禁区重重,操作手段又有违社会道德规范,有损于新闻媒体的正义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