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88篇
科学研究   149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8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归责原则是确定责任成立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责任的构成要件和举证责任的分配等侵权责任法中的重要问题。首先介绍了归责原则的形成、发展和重要性,然后对银行客户给予特别保护的观点进行了理论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即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认定银行侵犯客户金融隐私权的责任。同时,为了平衡双方的利益,对银行在这一归责原则下的免责事由进行讨论。这样的制度设计加重了银行一方的责任而对客户进行倾斜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现实中双方的强弱对比关系,对目前随处可见的银行泄露客户隐私的现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图书馆作为典型的公共场所,具有空间的开放性、管理的秩序性、资源的共享性、服务的公益性等特性,但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排斥读者的隐私权。保护读者的隐私必须确立尊重读者人格、公共利益优先、采纳最小侵害、排除特殊要求、控制知情范围的原则,以此规范现实中的电视监控、拍摄和人身检查等情形,使读者的隐私权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33.
崔松旺 《新闻世界》2014,(9):211-212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闻媒介竞争的加剧,以及新闻法律规范的不健全,新闻侵权诉讼骤升,特别是隐私权诉讼层出不穷,不但可能影响媒体的公信力,也可能对受害人或者原告造成严重损失。本文探讨了新闻媒体如何免于新闻侵权诉讼及在诉讼中如何减少损失,以为司法和新闻活动提供些许可资参考的视角,最终实现公民隐私权得到保护和新闻媒体健康发展的双赢或者多赢效果。  相似文献   
134.
本文对西方新闻传播学在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侵权问题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一、媒介新技术对隐私的威胁以及社交网络中的隐私悖论问题;二、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侵权问题;三、社交网络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研究发现,社交网络等新媒介技术对隐私造成了更大的威胁,在社交网络中,隐私悖论现象在各国依然存在,侵权主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有效的保护社交网络中的隐私权,则需要社交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和政策及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5.
136.
论读者隐私权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个人的信息保护已成为网络使用者最为关切的问题。本文列举了在图书馆管理中,特别是传统服务、网络服务中与读者隐私产生的;中突,并指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7.
没有不麻烦的管理,不能有怕麻烦的管理,让行动基于逻辑路线,让智慧消解管理的麻烦。——作者题记我国中小学生书包越背越重已经成为一个愈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一份来自天津的材料说,初一学生的书包重量已达9.6千克;一份来自成都的报道称,某校对初中生体检发现,书包重压已导致100  相似文献   
138.
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中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9.
李明 《新闻知识》2003,(10):44-45
近年来,隐性采访颇受新闻工作者青睐,有人甚至将它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然而,考察一下诸多成功的例子,问题还是不少。学术界对隐性采访,特别是偷拍偷录行为的合法性,尚有争议。因  相似文献   
140.
新闻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晖 《新闻前哨》2003,(6):15-15
(一)新闻隐私侵权的抗辩 新闻为了反映社会生活,就涉及内容的广泛性而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与活动有关的各类人物。新闻的目的在于向社会提供重要信息,以实现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但同时,公民也有保护自己的私生活不受侵犯的要求,因此,新闻自由与隐私权都是人的权利和自由,新闻自由如果冲破了法律的限制,就会导致侵权。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新闻隐私披露却可以阻却违法,此即新闻隐私侵权的抗辩事由,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