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曾读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的一篇文章,在谈及教师应当如何研究学生时,他作了这样的概括:"教学即倾听,倾听学生解释他们自己的思想、反思他们自己的体验。教师倾听学生的过程,既是研究学生的过程,又是与学生合作探究知识和生活的过程。"确实,经过几十年教学的历练,笔者的课堂感受及教学体验尤为强烈。本人深知:在课堂上善于倾听,从倾听中更好地掌控学情,并以此确定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教学:现代语文教学的标志 20世纪的语文教学脱胎于古代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教育,其标志是"语言专门化",呈现"知识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改革浪潮中,"知识化"成为批判的焦点,"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等"淡化知识"的语文教学的新主张,导向偏重语文实践体验的"语感"教学,以致教师和学生缺少应该掌握的最低量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现代气象学的角度,论证<春秋>的"雨木冰",记载的是古代的一次冻雨现象,此次冻雨形成的雨凇封冻住了树木.  相似文献   
14.
覃圣琼 《广西教育》2013,(33):47-47
【教材分析】《雾凇》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景物特点鲜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是学生习作练笔的范本。【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识字、阅读水平在低段基础上有较大提高,能理解简单的词句意思,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能力和习作水平还有待提高。根据以上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沈权 《教师》2014,(9):101-101
雾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描写和介绍自然景观的文质兼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6.
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其厚度一般为5—10mm,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相互矛盾的条件: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  相似文献   
17.
这学期,在片区的展示课上我执教了《雾凇》一课。这是篇 文质优美的说明文,围绕“奇观”一词,表现了雾凇的罕见及美 丽壮观。在实际教学时,个人感觉在处理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 形态美的环节上,缺乏足够细致的引导,导致学生在朗读的展 现上,只是“因读而读”无法令我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全文仅330字,但意蕴颇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文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啊,四十分钟怎么过得这么快呀!”“老师,要是每一堂语文课都这么上,那该多好呀!”……一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以上的感慨。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听着学生的这些肺腑之言,心里既欣慰又惭愧。欣慰的是这堂多媒体语文课上得很成功,惭愧的是我没能尽可能多地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让这些农村学生早日领略多媒体教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文"美"与"奇"的因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合作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