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代情绪、个性特质、湖湘化的传统共同造就了叶紫功利性的期待视野,其政治倾向性与其创作个性达到了完美的有机统一。本从艺理念、美学品格、小说诗学等方面论述了作家后期创作的拓展与俄苏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影响和借鉴,而且是在相同思想基础上的共通和响应。  相似文献   
2.
3.
《建塔者》是台静农的第二本小说集。对这本小说集的历史评价,历来都不高,“生活不足”、形象“苍白”(唐弢语)可视作代表。在分析其产生的广阔的时代背景后,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建塔者》确如著者所言,留存了那“大时代的一痕”;它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文学社会学意义;《建塔者》与《地之子》的联系及前者对后着的延伸;《建塔者》是“革命文学”的早期文本,它有着“革命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梁新义 《现代语文》2007,(12):117-117
左翼文学作为一个存世不长的文学流派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漏洞和不足。但是,不可否认它对当时社会的积极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它仍被定位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亮点,而并非败笔。本文从"为工农"的文学主张、文学作品的阶级性、审美上浓郁的革命色彩三个方面对左翼文学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志华 《江汉学术》2023,(2):124-128
俄苏文论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俄苏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是中俄比较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通过具体分析俄中文论关系中的“移植”“误读”“纠偏”“阐发”等四种现象及其主要表现,《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研究》对俄苏文论被中国现代文学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和机制展开重点考察,以探寻其中的思想碰撞、交汇的理路,可为当代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与方法。俄中文论关系主要构成在于:1920年代早期对“无产阶级文化派”、1930年代对“拉普”的移植接受及1949年前后中国文论的全盘苏化;对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和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误读;对俄苏文论的缺失进行纠正并结合中国具体社会历史语境加以“本土创造”。  相似文献   
6.
《文化批判》作为后期创造社“方向转换”时期的重要刊物,试图确立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为青年人的革命实践提供思想武器。文章从文学传媒的视角出发,对《文化批判》推动“革命文学”发展的策略进行了分析,着力从理论与旗帜、出版部与阵地、论战与影响力、读者与互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多方面考察《文化批判》是如何发挥媒介手段的力量,成功推动“革命文学”在中国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国家内忧外患,国民党进行文化“围剿”。面对这种景象,在文化界掀起了左翼文化运动,这是继五四运动之后又一次思想文化的解放。在这次运动中,以宣传革命文学为主,又对革命文学进行了激烈的论争,指引宣传走向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时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历百年红色风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屹立七十二周年。期间,云南25个少数民族咏唱出了上千首歌唱祖国、歌唱党的经典红色歌谣。红色歌谣作为革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时代的特殊历史产物,更是人民群众爱党爱国情怀的朴实体现。对红歌的定义更为宽泛,其不仅包含了人民群众中无意识产生的红色歌谣,同时也囊括了后期部分作家有意识创作的经典红色歌谣,如近年来云南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歌谣《麻栗花开幸福来》《太阳照亮独龙江》等,这是对红歌概念作出的新的延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叙述鲁迅在革命文学运动中的姿态与境遇。试图勾勒出鲁迅革命文学观的变化过程,并就他在革命文学运动中的境遇进行反思。以此来彰显鲁迅对于革命文学运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27年后,国民政府意识到思想传播的无形性与难控性,开始对出版业实行严密监控.艰难的出版环境使得当时带有革命倾向的文学期刊不得不转变编辑策略,通过审慎选择期刊内容、不断调整栏目设置、频繁更换刊物名称的方式求得生存与发展,以便在特殊的传播环境下对革命文学进行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