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把文学与“意识形态”概念结合起来,并直接断定“文学是意识形态”,起于“革命文学”时期。当时称文学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变迁,另方面则因为“意识形态”一词曾在“社会意识形式”的意义上使用。而当它转而指称“意德沃罗基”时,又正好契合了“革命文学”倡导者们对文学实践功能的理论期待。于是“文学为意德沃罗基的一种”的命题,在现代中国本土找到了其生长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革命 恋爱"作为革命文学中出现的一种小说模式,它的出现首先是继承并改造了20年代初期欲望与理性悖论调适的理路--"个人的即社会的".继承主要是对革命与恋爱一致性的认同,改造主要是革命( 阶级革命)获得了包容、决定恋爱的优先性.革命与恋爱的关系经历了从"为恋爱而革命" 到"为了革命牺牲恋爱"的变化,最终在艰难的调适中走向了革命禁欲主义.丁玲的转变, 颇为典型地代表了当时左翼作家自我改造与自觉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黄药眠的小说《陈国瑞先生的一群》等作品被视为抗战时期讽刺文学的代表作,但他在创造社时期创作的一批小说却长期湮没无闻。这批作品中,短篇小说《毒焰》、《A教授的家庭》、《工人之家》以及中篇小说《痛心!》、《一个妇人的日记》,它们的内容和主题都烙上了彼时作者生命体验、革命信仰及文艺主张的印记。同时,它们在题材选择、情节模式及主题升华等方面,与蒋光慈式的"革命文学"若合符节,但在书写重大事件、表现革命动力等方面,则与蒋氏革命小说颇有参差,也因此不被当时的读者青睐。然而,这批作品在思想主题、人物刻画、讽刺手法和批判意识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贯穿于黄药眠小说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也成就了其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总体特色。  相似文献   
14.
现代革命文学是现代文学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反映了上个世纪中国革命的客观必然性,历史合理性,是一座宝库,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情感教育资源,我们必须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和继承,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革命斗争理念,在今天已失去了它的历史合理性,不能再提倡。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末以来,文学研究出现政治关怀倾向的轮回。从想象的维度重新解读30年代作为重要批判话语的革命文学,革命源自对自由的渴望,革命文学亦源自晚近知识分子在生死之间对现代中国的悲壮想象,作为有担当精神的知识分子,革命文学家和革命文学具有了引领人在逆境下重新开始、创造自由美好生活的乌托邦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30年代的三次文艺论争可以统称为"大众语运动"。其中前两次属于左翼文学内部的文艺论争。第一次论争规定了新文学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大众化方向;第二次论争则涉及了大众文学的语言问题,焦点在于批判"五四白话",建设所谓的"现代中国普通话"。  相似文献   
17.
丁玲紧紧追随革命的步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却也一直受到来自革命阵营的批评和责难,究其原因,是其作品中的"另类"思想所致.敢于挑战男权社会的女性思想和坚持对革命队伍进行审视、批判的启蒙意识,在革命集体对写作作出严格统一要求的思想指导下成为革命文学创作中的"另类"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蒋光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和独特价值的作家,他的创作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受到了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深刻影响。不仅如此,由于个性的因素和时代的需要,蒋光慈所理解和重构的是一个既有侠义色彩又具革命精神的蒋式拜伦形象,这也使他的“革命文学”创作表现出独特的气质。  相似文献   
19.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谋求革命文学自身的合法性,革命文学理论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是有其策略的。一方面将革命文学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继续,为新兴的革命文学寻求文学内部的继承脉络;另一方面则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评价为失败、不反帝、反革命的政治运动,为树立革命文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提供了现实的依据。这种评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革命文学对新文学的有益探索没有进行积极的借鉴,以政治的标杆衡量文学的发展,暴露了革命文学理论的激进性和排他性,造成了革命文学流于政治口号宣传,创作方面发展严重滞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