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27篇 |
各国文化 | 1篇 |
综合类 | 7篇 |
信息传播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周兴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6):5-8
《从牯岭到东京》与《读〈倪焕之〉》是茅盾在“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标志性文章,其中的申辩与诤言既表述了他的文学理念,也显示了他与革命文学阵营信念相同观点却不尽一致的基本立场。这种独立姿态使他陷入了不被阵营所认可的尴尬境地,他努力求取理解却换来了更加无情的推拒。茅盾的这种姿态与境遇堪可看作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62.
张勇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1-3
创造社“转向”是学界关注但又很少涉足的研究领域。创造社成员特有的原逻辑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其“转向”的内在根本原因。非常规性和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善于突破旧有体系的限制.而注重体验的原始逻辑思维又使创造社对于革命文学有了接受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3.
周景雷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23(1):29-31
鲁迅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两篇经典性文献。多年来,人们只注重对《讲话》的分析和阐释,而忽略了《意见》的指导意义。实际上,就两者比较起来看,早在《讲话》发表10年前,鲁迅就在《意见》中对文学和政治的关系、知识分子如何看待自身和大众化等问题上有所论述,后来毛泽东在《讲话》中继承了《意见》的基本精神并有所发展,从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献。 相似文献
64.
蔡江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80,116
本文将革命文学背景中形成的左翼散文理论称作“革命现实主义”的 ,首先是基于它对现实的关切 ,它所提出的真实反映现实社会的倾向 ,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某种特征 ,但它反对散文高蹈的超越现实的精神、独立自由的个性论之上的文学主体性 ,并确立了散文作为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论 ,使散文激进介入政治运作 ,既放弃了散文作为文学所倚赖的文学性 ,也悖离了现实主义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65.
谢咏涛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6):83-84
鲁迅是文学革命的先驱者,茅盾是革命文学的代表者。他们的小说存在着两种现实主义:一种是伴随着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历史需求发展起来的,鲁迅小说是这种形态的杰出代表;一种是伴随着中国的社会政治革命的历史需求发展起来的,茅盾小说在这种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中起了关键作用。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吏上。这两种形态小说从来是彼此交织、相互联系的。本文从题材选择、叙述风格和对理想爱情的认识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两人小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66.
左联女杰、湘楚革命作家白薇,怀着无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之情,竭尽毕生心血为劳苦大众尤其是受难的女性们寻找出路。这位不折不扣的革命文学女将和女权主义急先锋,不断质疑和批判以男性为中心、以长者为本位的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她更是一位忠贞不渝的精神战士,其自强不息的人格光辉也与当今信仰缺失、精神萎缩的写作风气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67.
蒋晓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1):159-162
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如何使人摆脱作为知识启蒙的对象,实现人与知识间的互动从而更好的认识世界与自我,是人文教育的关键所在。文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场域,其中革命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具备更加积极的意义。因此,发掘革命文学中人的成长与认识过程对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性。茅盾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与理论家,他的写作包含着丰富的革命与人文教育内涵。他拒绝形式化的理解革命和不介入现实的教育模式。他主张通过审美将对革命的认识转换为人作为主体成长和实践的过程。因此,从审美实践的角度了解茅盾的革命文学创作理论以及他的小说实践,有助于重新审视革命文学中的人文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20年代末,以蒋光慈等人为代表的“太阳社”提倡革命文学,在文学思想上强调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具有阶级性;文学创作真实再现了历史图景;文学批评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和思辨色彩;由于处于历史和文化的转型期加之成员自身文化背景、个性气质的影响造成了其思想极端化,结构模式化,批评较具功利色彩。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