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89篇
科学研究   126篇
各国文化   188篇
体育   102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41篇
信息传播   2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51.
每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客家祖地宁化,家家户户都有“挂青”的习俗。即把菖蒲艾枝分别挂在门框两旁,在显眼的门楣上悬挂葛藤,以保平安。而挂葛藤的习俗始于宁化石壁。说起挂葛藤的习俗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52.
毛南族传统丧葬仪式十分隆重,其丧葬习俗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励志教育、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展现民间艺术和工艺、体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53.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蕴含着大量的民俗事象,通过解读文本,可以发现民间领袖在乡村的巨大威慑力,他们是族权与政权的结合;可以见到民俗乡约所形成的习俗惯制对俗民巨大的约束力以及俗民自觉恪守的虔诚;可以看到民俗禁忌被破坏后,俗民的恐慌与不安;同时还可欣赏到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信天游民歌,品味纯正的陕北方言俗语从而感悟到作者浓厚的民间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954.
毛晓阳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3):31-34,106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海隅,丧葬习俗与中原大不相同。历代学者多从儒家正统礼仪文化的立场,对福州丧俗中注重酒食,盛设酒宴;迷信佛道,举行道场;拘泥风水,停柩不葬;鼓乐葬亲,丧礼高歌;更改丧仪,违反礼制等陋习进行批判。文章指出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合理的风俗改良意见,推动社会风俗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55.
丧葬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与发展,渝东南土家族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加强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保护和发扬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56.
婚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应运而生的,是同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人类两性结合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婚姻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联系和交往方式,自其产生之时起便是人类社会最广泛、最普遍的社会关系。中华民族的传统婚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及其观念,对社会形成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7.
采诗 《寻根》2008,(3):50-51
“五四”前后,西风渐入国门,文人骚客也竟大胆地用洋名为其子女命名取字。这里所说的取洋名,是指直接用外国文字的译音取的最初的中文名字,并非国人有了中文名字之后,因在国外生活而又取的英文或西文名字。此种风气一开,也为我国姓名学的发展增添了一种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958.
中原地区不是狮子的原产地。历史上,狮子最早是作为西域诸国的贡品进入中原地区的,这些西域国包括月氏、安息、波斯等。这些国家在古时都出产狮子,且存在着丰富的崇狮习俗。狮子在那里被当成威猛、力量与权威的象征。这些习俗随着西域的狮子进入中土。与狮子差不多同时入华的佛教对狮子的美化和神化进一步使这种习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59.
日本有很多习俗。就拿生孩子来说,从妈妈怀孕到孩子出生。有着一系列传统,不论是去神社祀福。还是迎接孩子降生,亦或是全家参拜。大多数人们都认真地将这些习俗传承着。  相似文献   
960.
此研究考察了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对习俗事件和道德事件的判断情况。要求维族和汉族大学生对50个可能违反道德或习俗的事件进行判断。发现两个民族大学生对道德和习俗事件的判断都有差异,对习俗事件的判断差异更大,其中维族大学生对两类事件的判断都更严格。还发现,两组被试对道德事件的判断有正相关,但对习俗事件的判断无相关。结果表明,两民族的差异主要在于对待习俗的差异,而对道德意义有较为一致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