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邱明峰 《教学月刊》2014,(12):37-39
正浙江省推进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教材中,外国小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分别是必修二中的美国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苏联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德国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3篇,必修三中的英国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以及必修四中的法国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除了必修教材(苏教版)中有5篇外国小说之外,还有一本人教社的《外国小说欣赏》被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确定为选  相似文献   
62.
正一、教学目的分析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坚守品质的情感,理解手艺的真正内涵。学会联系作家及其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二、教学过程导入俗话说人之立世,贵在立品。生活中我们每天接触很多平凡的人,他们来自社会底层,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非凡的成就,却拥有高尚的尊严与追求,也因此受到人们的敬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来欣赏这样的人物。  相似文献   
63.
用"本质"这样的词来描述靴子这样的制品,大概只有高尔斯华绥想得出来。如同一匹文字黑马,它突然出现在读者眼前:"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还有一处是这样的:"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然而,"靴子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笔者注意到,《品质》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来,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和讨论,但这个问题却很少被触及。  相似文献   
64.
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高语必修四),刻画了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肯降低靴子的质量,表现了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文章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对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使得格斯拉这个具有高尚品质的底层人物形象深深印刻在读者的心里。  相似文献   
65.
66.
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对主人公格斯拉的解读,人们往往从"实用""世俗"的视角展开,于是对于其"饿死"的结局不能理解。虽然也可能会对他产生一些同情或感叹,但更多的是惊讶于他为什么不与时俱进、不做广告等。这样,对作品形象及其艺术魅力的感悟便打了很大的折扣。如果不按"世俗的观念"来解读人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解读格斯拉这一人物。一、俯下身段:跟着"上帝"触摸  相似文献   
67.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地方自治运动。本文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绥西县级民意机关——县参议会情况的考察,分析研究国民政府基层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基层社会中的国家权力影响、基层社会与国家政权互动关系,从而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当时绥西地区政治社会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俄国著名的出版家绥青,一生与书结缘,在出版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成功可以归结为迄今为止仍有启示意义的一些出版思想,如以读者为中心,把优秀的文化产品以最恰当的方式传达给尽可能多的人;聘用最优秀的画工和匠人出版精品图书;注重名人效应、规模效应与广告效应;注重培育发行网络;以及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及时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69.
在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中,主人公格斯拉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在他身上体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他不仅能坚守一个手艺人的高贵品质,而且制作靴子的手艺尤为精湛。在作者很年轻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作者是这样称赞格斯拉高超的制靴手艺的:“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  相似文献   
70.
杨伟民 《阅读》2016,(Z3):88-89
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对主人公格斯拉的解读,人们往往从"实用""世俗"的视角展开,于是对于其"饿死"的结局不能理解。虽然也可能会对他产生一些同情或感叹,但更多的是惊讶于他为什么不与时俱进、不做广告等。这样,对作品形象及其艺术魅力的感悟便打了很大的折扣。如果不按"世俗的观念"来解读人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解读格斯拉这一人物。一、俯下身段:跟着"上帝"触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