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伟民 《阅读》2016,(Z3):88-89
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对主人公格斯拉的解读,人们往往从"实用""世俗"的视角展开,于是对于其"饿死"的结局不能理解。虽然也可能会对他产生一些同情或感叹,但更多的是惊讶于他为什么不与时俱进、不做广告等。这样,对作品形象及其艺术魅力的感悟便打了很大的折扣。如果不按"世俗的观念"来解读人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解读格斯拉这一人物。一、俯下身段:跟着"上帝"触摸  相似文献   
72.
松筠长期任职藩部地区,有为于乾、嘉、道三朝边政。然而论者对其于新疆办理的几起大案,颇显争议。尤其是处死一百九十余人的“蒲大芳案”,多为后世诟病,以为松筠迎合上意,故意为之。笔者找出尚未引人注意的松筠所著的《绥服纪略》中对该案的一段总结诗文,从边疆视角,结合官方与私家文献,以及案发地区文化背景和清廷藩部制度与政策,逐条分析,详细展示处置案件具体过程,试图揭示松筠处斩百余名叛兵的时空背景与直接原因。该案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多元一体进程之跌宕起伏、丰富多样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史的深刻底涵。  相似文献   
73.
抗日战争时期,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绥远省政府在绥西推行教育复兴措施。1939年6月,凭借国家提供的微薄的教育经费,国立绥远中学在绥西陕坝镇创设。其办学具有教学在抗日前线、师生生活艰辛、学生学习勤苦等特点,而这也正反映了当时绥西教育复兴的艰巨性,彰显了当时高扬的时代精神即民族主义精神。这些无疑也是绥西教育复兴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4.
鲁迅先生是重复的高手,最经典的就是在他的散文诗《秋夜》中,开头是"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小说《祝福》中也不乏着意重复的痕迹,比如反复出现的"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四婶的"祥林嫂,你放着吧"的反复叮嘱,还有以祥林嫂的"是的,我真傻"为开头然后几乎一字不差重复录写的狼吃阿毛的故事.两年后再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同样感叹于其重复的艺术.  相似文献   
75.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模块中录用了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这是一篇新选人教材的课文,我以前从未读过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对他的名字也很陌生。当看到书下注释中介绍他曾获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心里不由地多了些期许:既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他的作品一定有其独到之处吧。  相似文献   
76.
满清王朝在汉族集聚地之所以能有几百年的发展,顺治帝的奠基之功不可没。首先,改多尔衮的“勤兵黩武”为抚剿并重,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其次,恢复经济,整顿吏治,改善政治,提高国家机器的行政效率,以增强发展自己的实力。再次,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汉化政策,摆脱“极弊之势”  相似文献   
77.
高尔斯华绥《殷红的花朵》中的主人公莱恩南在经历了春的懵懂之恋、夏的炽热之恋、秋的成熟之恋后,终于完美地完成了他的人格建构过程。本文主要从石竹花的隐喻、莱恩南三个阶段情感的变化以及主人公在面对"挚爱"与"欲爱"的抉择这三个方面来阐释主人公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8.
远处的青山     
不仅仅是在这刚刚过去的三月里(但已恍如隔世),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吗?正是那个阳光和煦的美好天气,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我俯身草卜,暖着面颊,一边因为那新的恐怖而寻找安慰。  相似文献   
79.
秦始皇陵出土一号铜车车轼的内侧中部有并列的两根末端作流苏状的条带 ,这就是古代文献所说的“绥”。将铜车舆内出土的鞭状物、盖杠上部之带或御官腰间所系的宽带定名为“绥” ,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80.
在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中,主人公格斯拉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在他身上体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他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