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9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教育   60522篇
科学研究   1071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576篇
综合类   374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815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870篇
  2022年   953篇
  2021年   972篇
  2020年   996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739篇
  2015年   1303篇
  2014年   4305篇
  2013年   3124篇
  2012年   4138篇
  2011年   5473篇
  2010年   4718篇
  2009年   5006篇
  2008年   5482篇
  2007年   3766篇
  2006年   3714篇
  2005年   3844篇
  2004年   4485篇
  2003年   3569篇
  2002年   1699篇
  2001年   1410篇
  2000年   159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12.
乔明春 《学语文》2002,(3):23-23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识记是A级,也是语文能力的最基本的层级,只是要求识别记忆。“识记字型”这一点属于这个能力层级,一般设计在高考卷的第一小题,应该说是高考卷中最容易解答,最容易得分的题,然而许多考生却常在此失分。究其原因是不了解高考卷中错别字的类型,没有很好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14.
钟华兴 《新高考》2004,(3):46-48
政治学科高考要考重大时事政治,在经济常识第二课的复习中,我们要把与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内容,与课文中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起来,找准复习的源;进行分析;并按政治科高考的要求编制试题,进行适当的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5.
高考之前,中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容易激活性格中固有的一些特质,引发强迫问题,严重的可以达到强迫症。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呢?比如,有的同学总会反复检查考卷,以致答不完题目;有的同学非常怕脏,总是长时间洗手;有的同学考完模考后总是反复思考自己哪一题是怎么答的,以致食不甘味;有的同学总是对一个不很重要的问题反复询问老师,好像总是弄不明白一个很简单  相似文献   
16.
李奕 《中国考试》2004,(5):1-32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高三复习陆续进入第一次模拟考试阶段,这标志着高考前的“百日会战”已经进入到中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策略和战术调整往往是最关键的.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考前能够把握的最后的整块复习单元(因为进入到5月,随着报名的进行,基本上进人答疑和个体辅导复习及考前调整状态)。那么一模后最现实的问题是该怎样  相似文献   
17.
倪同刚 《语文知识》2005,(12):34-35
一、考查修辞类 诗歌创作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双关、借代等,涉及这方面的题型主要是让考生根据所给的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找相关的信息,或者要求考生分析诗词中所用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例如: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  相似文献   
18.
在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有些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函数问题,但可以构造函数来求解.  相似文献   
19.
宝木 《中国集邮》2001,(2):36-38
邮市,已成为集邮者和投资者经常光顾的场所,并在集邮界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广义上的中国邮市在20世纪初叶已出现,但那个时候的邮市根本不可能与目前的邮市(本文专指二级市场,下同)相提并论。在中国,真正的邮市出现并形成规模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集藏基础较好、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丁以交换为主的集邮市场,尽管在1988年之前,这种市场未获得官方的认同,但1985年邮市的繁荣却使中国邮市由非法向合法转变提供了可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包容     
王武镝 《学语文》2005,(3):28-29
北京,六大古都之一,端庄素雅,古色古香;北京。新中国的首都,日新月异,充满活力。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看似矛盾的两个特点,去探讨北京之美的根源所在。“包罗万泉,内涵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现代与古典,西方与东方,文章选取一系列典型的事物,形象地告诉读者:正是速海纳百川般的包容,成就了今天北京之美。文章从容不追,扣住“包容”,娓娓道来,写得层次清楚,眉目分明。平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学素养,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