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黄庭坚的诗歌喜欢说教发议论。在材料选择上喜欢在佛经、语录等杂书里找一些冷僻的典故。在材料运用上力求变化出奇。为了同西昆诗人立异,他还有意造拗句、押险韵。善于引用前人的词句,但并非简单的剽窃。他的引用,能够表达与前人不同的思想感情,推陈出新,使诗达到更高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2.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据说他小时候聪明好学,5岁时能背五经,谈诗论文,对答如流。在上私塾时,他便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得塾师的赞赏。一次,私塾里来了一位塾师的好朋友。他学识渊博,诗文写得好,听说黄庭坚的文才出众,心想,小小年纪就出了名,今天来考考他的才学。于是,他把黄庭坚叫到跟前,见他生得机灵,便吟道:口止日足,千里日重,劳踵造府,足重足重联语奇巧,把"足"拆为"口"、"止"二字,"重"拆为  相似文献   
83.
中考作文是你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也是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评阅的,那么你的作文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老师的青睐并得到高分呢?凸显作文亮点,这是高分作文很重要的一个诀窍。黄庭坚有诗句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章一定要有发光之处,没有太阳,就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就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低分中徘徊了。  相似文献   
84.
胡仔首次将苏轼、黄庭坚与李白、杜甫并列,确立了宋诗与唐诗平分秋色的文学地位;否定了"苏黄争名"说;分析了黄庭坚的创新精神、某些句法和诗体本自杜甫、对仗句的工整和题画诗的传神、咏花诗的得失;对黄庭坚悉毁"不复淫欲饮酒食肉"的禁戒,从人性的本能角度表示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85.
元好问在<论诗>中比较中肯地品评自汉魏迄于宋代的众多诗人流派及其作品.对于江西诗派之宗--黄庭坚,元好问是将他与江西诗派区别对待的,认为他既有功于宋诗的开创,但也开了宋诗以学问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端.对于江西诗派的一味摹拟,元好问给予尖锐的批评,并指出了他们不能面对现实的要害.在向古人学习的问题上,元好问之论较好的解决了借鉴古人与观照现实的关系问题.他的诗学主张,对诗歌创作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黄庭坚诗歌传播与接受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与接受,除受其诗歌本身的审美价值影响外,还与重道德教化的儒家诗学观、重诗艺探讨的诗国文化、尚名人评价的接受心理和重宗派地域的民族文化观念等文化语境相关联。各种文化语境为传播接受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又反过来拓展和深化了种种文化语境,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形成了文化交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7.
《楞严经》对黄庭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禅学修养深厚,禅门流行的经典《楞严经》对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其诗文可以看出黄庭坚对《楞严经》相当了解和熟悉。《楞严经》对黄庭坚的影响可以具体到生活态度、心性修养、艺术观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88.
89.
六言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唐朝,诗歌数量仍然很少。北宋徽宗朝前后,六言诗蓬勃发展起来,在题材、对仗和句式上都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六言诗在两宋之际的发展,和黄庭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元时期看,他不但是创作六言诗数量最多的诗人,而且诗歌的特点也最为鲜明,艺术成就最高;从徽宗时期的创作情况看,属于“江西诗派”的潘大临等人共创作了六言诗32首,惠洪有96首之多,他们的六言诗都主要是学黄的;南宋初年,六言诗仍然普遍学黄,所以创作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