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23篇
综合类   3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运动竞技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上风行着摩托车、汽车、摩托艇和飞机等运动机械竞技活动。这是一种以人机联合体为竞技主体的运动竞技项目,是工业文明时代人的活动方式在竞技领域的反映,代表着世界竞技运动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32.
本文着重介绍福建省群众体育参与者抽样调查的样本设计及为估计福建省及不同地区目标量的数据加权方法。  相似文献   
33.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社会因素和竞技武术本身两个角度,对影响当前竞技武术套路观赏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且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竞技武术套路观赏性的对策,以期推动竞技武术套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
竞技体育领域的纠纷不断涌现,体育仲裁是解决竞技体育纠纷最通常的方式,通过从体育仲裁的概念、现状入手,分析我国构建体育仲裁制度的意义,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5.
浅论构成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勇 《四川体育科学》2005,(1):94-95,105
专业化的知识基础是专业人员的基石,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和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情境知识)是专业化的体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和体育教师的培训中,把不同的知识进行不同的整合,以满足培养专业体育教师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6.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过程,国家在对奥运会的重点项目的竞技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往往很难兼顾到一些非奥运会的冷门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伴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多元化必然要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多元化.以2006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获奖的运动员丁俊晖为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竞技水平很低的个人项目(如台球),可以交给家庭或社会举办,同时政府给予扶持."丁俊晖模式"成为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通过丁俊晖获得的成功作为典型案例,从社会学角度对丁俊晖的成材之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中国男女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奖情况获的比较和分析。说明妇女在竞技体育中的积极参与,不仪能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改变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偏见,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还分析了我国妇女在竞技体育中失败的原因.为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显示:田径运动具有“健身属性”和“竞技属性”,在全民健身中“健身属性”的地位和作用要高于或大于竞技属性。运用田径运动项目开展全民健身的过程中要对技术要求进行一定的“转化”与“调整”,降低技术动作难度和规格要求,提高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对田径项目的“健身属性”进行加工、调整、组合,揉进一定的知识、技能,提高大众参与的兴趣和锻炼效果,使田径运动项目能够全面增强全民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9.
常德市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德市地理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体育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市政府重视,发展机遇很多。但需要强化品牌意识,充分利用西部开发、加入WTO、北京奥运等机遇,将常德市体育休闲旅游做成一个产业,使其成为常德市的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40.
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有很大的区别,但使其手段化后进入学校体育却又是一种必然趋势。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竞技运动,竞技运动又在学校体育中得到维持和发展。因此,就两者的关系问题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